《无声的遗言》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早晨六点多钟的时候,我在东风市场布匹柜台前面排队买黑纱。服务员同志连夜把成千上万块黑纱布裁剪好了,都堆放在柜台上,并且临时增加了售货的人手,所以排队买黑纱的人虽然很多,队伍往前移动的速度却非常快。除了售货员同志因为算钱找钱小声说话以外,整个队伍都沉默着,每个人的脸色都是严肃的、悲痛的。排在我前面的是个戴眼镜的高个子中年人,他一面慢步往前移动,一面不住地把眼镜子取下来用手绢擦擦镜片,擦擦眼睛,等走到了柜台跟前,买了三块黑纱,接过了售货员同志找给他的几毛零钱时,他似乎是因为无法表示自己的感情,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售货员同志,用低低的嘶哑的声音说道:

“同志,你们辛苦了,大概一夜都没有睡觉……”

一位五十多岁花白头发的售货员同志听了这话,抬起头来很严肃地说:

“同志,你知不知道,周总理,他老人家,临……以前,一点精神力气都没有,还,说了……很多……可惜啊,听不清,听不见……他老人家,到最后最后,还为我们……操心!”

他说不下去了,抹了一把泪,赶紧又忍住悲痛,忙起来了。

当然,当时谁也顾不得问这位售货员同志,总理临终以前到底说了些什么,守在总理身边的人到底是不是听见了一言半语。可是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不断地想象着总理临终时的情景。……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

四月三日早晨五点多钟,正是黎明与黑夜交替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群。昨天排列成山的花圈,夜里被“不准悼念总理”的人们收走了很多。但是不等天亮,人们又有的用大卡车,有的用三轮平板车,送来了更多更大更精心制作的花圈。整个广场上,有的人在放置花圈;有的人爬到高高的灯柱子上扯挂横幅标语;有的排成队伍站在花圈前面向总理的遗像宣誓;有些人在呵着冻手抄录诗词;更多的人则是带着严肃的悲戚的表情在花圈的高山大谷里走动着,仔细地默诵着那些数不清的对联、誓词和诗篇。每个花圈上面都有一张周总理的遗像,整个广场有几千、几万、几十万个总理的遗像,就像他老人家生前一样,用神采奕奕的关切的眼光看着人们,看着广场,看着当前的事变,看着祖国的未来。

当然,也有一些穿着蓝布便衣的不三不四人们,不怀好心地在人群里鬼头鬼脑地挤来挤去。

在广场的中心,在烈士纪念碑的对面,停着一辆起重机车,十几个年轻的工人同志正在用起重机安置一个特别大、特别美丽的花圈。一位中年的工人师傅站在纪念碑的高台阶上大声指挥着,同时对周围的观众大声说:

“几十位师傅,赶制了两天一夜,两顿重,叫他们来收走吧!”

离这儿不远,围着一小群人。这边这样的事情竟然一点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那种特别严肃,特别静默的气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过去挤进人缝里一看:人圈当中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泪痕斑斑,眼圈发红,嘴唇颤动着,正在用低低的嘶哑的声音说话。围着的人都向他探过身子去,恨不得把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装进耳朵里去,装进心里去。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甚至紧挨着他站着,晶莹的泪水顺着粉嫩的脸蛋子往下流……

很显然,老人的话已经说了不止一遍。但是总不断地有新来的听众,所以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下去——他所说的,竟跟两个多月以前东风市场那位老售货员的话大致相同:

“……我们大伙都有一肚子话要对总理说,可是现在总理听不见了,我们没法再对他老人家说了,我们心里是多难受啊!我们大伙谁没有亲人?大半总有不少人看见过自个儿的亲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吧?那时我们对着他的耳朵叫他,想跟他多说几句话,想听听他的回答,可是不能了!这是多难受啊!……可是你们大半都还不知道吧?我有个亲戚,是给总理治病的医生,他亲自告诉我的——千真万确:总理呀,他老人家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以前,有多少话要对我们说啊!他老人家眼珠定定地看着远远的地方,看着房顶上面。瞧,他老人家的嘴唇还在动啊,在说话啊,没有声音!只见嘴唇在动,没有声音!他已经说不出声音来了!可是他心里是明白的。他心里有千言万语,要交待给我们,要嘱咐给我们。他,到这时候,还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大事,为我们全国人民操心啊!他老人家要说的,必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他老人家不放心啊!为什么不放心呢?这,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可是他老人家说不出声音来了!据说,我们的邓大姐,把耳朵贴过去,也听不见。医生同志也把耳朵贴过去,也听不见。护士同志贴过去,也听不见。你们猜他老人家说了多久?嗨!两三个钟头啊!多少话啊!多少嘱咐啊!多少操心费神的重要事情啊!可是,他老人家说不出声音来,我们听不见!……”

老人说不下去了,抱着头痛哭起来了。

听的人们也都抽噎着痛哭起来了。

当时,我也哭着,看着老人背后那个花圈当中总理的遗像,看着那慈祥的、智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心里说:“总理啊,永生永世,再也不能知道,您要告诉我们的,到底是一些什么话语!……”

直到今天,我一想起这件事情来,就心里发痛……

可是,将近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总理无声的遗言我反倒越来越清楚地听见了,而且我相信,这些话将要永远地、一代一代地传诵下去:

“同志们!记住啊:我们,夺取政权不容易;守住江山,建设江山,更不容易啊!一小撮叛徒特务流氓坏蛋钻进我们的心脏里来了。时间太长了!祸害太大了!损失太重了!千百万同志蒙受了冤屈,亿万人民经受了痛苦!一定要把那些妖魔鬼怪揪出来,让历史的法庭审判他们!一定要把阴谋、欺骗、野心、诬陷,永远永远,关进铁牢里去!丢进大海里去!教训一定吸取!真理一定要胜利!马列主义一定要胜利!四化宏图一定要实现!……”

总理啊,三年的事实证明,您所说的就是这些话,您的遗言就是这些话。现在,您的这些指示,有的已经实现了,有的正在实行着。三年时间,等于过去的十年、二十年!

总理啊,您已经把您的一生,化成了中华民族新鲜的血液,在历史的长河里滚滚奔腾,永不休停——这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保证!

1978年冬





赏析这是一篇悲壮动人的抒情随笔。作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述了亿万群众祭奠周总理的悲壮场面,倾吐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再现了周总理光辉崇高的形象,真切、浓烈的感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悲痛的哀思、愤怒的控诉、深沉的呐喊交织在一起。既是怀念总理的悼言,又是声讨“四人帮”一伙倒行逆施罪行的檄文。

一篇动人心弦的抒情随笔,当然要有作者真挚强烈的感情。但是,如果不借助于独特的构思、具体的场景和形象,那么感情的抒发往往就会平直浅露,一览无余。《无声的遗言》这篇文章便是通过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场景和形象,使作者的一腔真情得到了实在而深刻的体现。全文选取了首都人民在东风市场排队买黑纱和天安门广场悼总理两个典型场面,既有全场总体的鸟瞰图,又有具体情景及个别人物的特写景头,既错综复杂,又条理分明,展开了一轴宏伟悲壮的画卷,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慷慨悲歌的意境,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并随着作者的视线,或静静谛听,或注目远望,或凝神默想,使读者同作者的心弦共鸣。东风市场人民哭着买黑纱;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面带严肃、悲戚表情悼念总理的亿万群众,排列成山、汇成海洋的花圈,几千、几万、几十万个总理的遗像——作者正是通过这两个凝集着无限哀思的特征性场面,铸造悲哀、肃穆、庄重气氛,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崇敬和怀念的心情,深刻反映了亿万人民对“四人帮”的憎恨、鄙视和愤怒,显示了人民的爱憎,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

在典型场景中,作者又把焦点对准重点人和事,摄取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镜头,使得点面结合,在面中突出点,从而将人民对周总理高度敬仰、无比热爱和不尽哀思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加重了全文的感情色彩。东风市场售货员泣不成声的话语,给全文首先涂上浓浓的一笔;天安门广场上那位满脸皱纹、泪痕斑斑、眼圈发红的白发老人泣鬼神、惊天地的诉说……更使文章的悲壮气氛达到顶点;一位心中只有人民的周总理的伟大形象,在这种悲壮气氛的渲染和烘托下,更加光彩焕发,璀璨夺目。

《无声的遗言》的作者,运用平实的语言,抓住场面描绘,点面结合,达到了悲愤贯始终,爱恨拢全篇之目的,不愧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