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花朵。我立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

街上愈荒凉。暮色下垂而合闭,柔和地,如从银灰的归翅间坠落一些慵倦于我心上。我傲然,耸耸肩,脚下发出凄异的长叹。

一列整饬的宫墙曼长地立着。不少次,我以目光叩问它,它以叩问回答我:

——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

狂奔的猛兽寻找着壮士的刀,美丽的飞鸟寻找着牢笼,青春不羁之心寻找着毒色的眼睛。我呢?

我曾有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风飘进我梦里,又飘去了。我醒来,看见第一颗亮着纯洁的爱情的朝露无声地坠地。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旁,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我能忘掉忧郁如忘掉欢乐一样容易吗?

小山巅的亭子因暝色天空的低垂而更圆,而更高高地耸出林木的葱茏间,从它我得到仰望的惆怅。在渺远的昔日,当我身侧尚有一个亲切的幽静的伴步者,徘徊在这山麓下,曾不经意地约言:选一个有阳光的清晨登上那山巅去。但随后又不经意地废弃了。这沉默的街,自此再没有那温柔的脚步,遂日更荒凉。而我,竟惆怅又怨抑地,让那亭子永远秘藏着未曾发掘的快乐,不敢独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萦系的道路了。

(《画梦录》)

赏析这是一篇颇具现代意味的小品文。虽然其基调与《雨前》、《独语》相差无几,但作者的艺术思维更具跳跃性,在表达方式上也更敢于突破常规。

文章一开始即溶进情绪,读者也就被作者的大手笔牵动着,面对纷至沓来的意象,尽力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把握作者那不羁的思绪。你看,黄昏时分“我”耳闻目睹的是:孤独而忧郁的马蹄声,空无乘人的、古旧的、黑色的马车。我们不必去管这马蹄声和马车是虚是实,但黄昏初降时“我”的心情却尽在其中,有形的马车和无形的马蹄声巧妙地象征了“我”的内心世界。

“街上愈荒凉”衬托了“我”的孤独。“我”独自承受着“暮色下垂而合闭”所加在心灵上的沉重,“我”蔑视这沉重,不满那慵倦,傲然相对,然毕竟人单势孤,不胜其重,因而“脚下发出凄异的长叹。”

“我”与宫墙的对话,实际上是“我”的自问自答。作者用排比句式表达了壮怀激烈之情,表现了对这如黄昏暮色一样阴暗沉重的社会的反叛情绪,用“狂奔的猛兽”、“美丽的飞鸟”、“青春不羁之心”来象征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斗士,对他们表示由衷的钦佩。然而“我”并不属于斗士之列,“我”仍处在四合的暮色的压抑之中,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我”的思绪由现在飞回了过去。过去如何呢?过去有欢乐也有寂寞,但那欢乐是飘忽不定的,有如朝露,短暂而令人伤感。欢乐既不可得,“我”只求安于寂寞,然而寂寞也从紧闭的门里遁逸了,真是欢乐易逝,寂寞难留。这是何等的凄凉和孤独啊。

忧郁之情从过去贯穿到现在,爱的失落竟使“我”一蹶不振,失去了直面现实的勇气。山巅的亭子既是爱的象征,又是昔日的凝聚。“我”所以不敢独自去登攀,是不愿面对登顶之后的更大的孤独和忧郁,因此只好用甜蜜的想象和未曾发掘的快乐来安慰忧郁的心。文章到此结束,留下的是一息沉重的又无可奈何的慨叹。

这篇作品以“我”面对黄昏暮色所生发的感想,并将现在和过去编织在一起,表现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对斗争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孤独者的苦闷以及对自己未能冲破孤独、忧郁之网的感叹。

在表现方法上,本文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或象征内心世界,或概括往昔岁月,特别是通感的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写马蹄声“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花朵”,就是把声音转换为视觉形象,极新颖别致。在遣词造句上有些词句似不合逻辑,不合语法,却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狂奔的猛兽寻找着壮士的刀”等排比句,初看难以理解,实际上是以非常规的表达方式表现了直面人生的斗士视死如归、拚死一搏的豪情,是文章最具精神力量之处。又如“仰望的惆怅”一处,从修辞角度来看并不严密,应表述为仰望山巅亭子而感到惆怅,但作者把“仰望”和“惆怅”捏合在一起,便使形象与情绪更为集中,是既简练又含蕴丰富的妙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