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师竹、张馥亭自麻城来访,欣然有作·陈沆
快雪天易晴,萧然独成醉。
梅间一雀噪,双双故人至。
知我相念深,感君远来意。
前夜江上风,舟来亦不易。
相逢且为欢,谁问别后事。
空山不知寒,星月同寤寐。
此诗作于嘉庆二十年(1815),后四年,作者登科为进士,授翰林院修撰。项师竹、张馥亭系作者好友,生平未详。麻城,今属湖北,位作者故乡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北。此诗抒发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乍看无甚惊人之句,却若雪中寒梅,清丽雅淡,味纯韵厚。龚自珍评曰:“诵之盎然而和,其和在神。”魏源评曰:“子美(杜甫)《梦太白》诗意,苏州(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格。”此诗确可称为陈沆诗作中的名篇。
首句“快雪”,是指骤降的大雪。大雪飘然而降,骤然而止,雪后放晴。诗人独居山野雪村,“萧然”独酌,虽有晴光照耀下的雪景可悦目,仍不免感到清静孤寂,故漫饮成醉。“快雪”“易晴”,更反托出诗人“萧然独成醉”的心绪。诗人正沉浸在这种冷落静寂氛围中时,忽闻院中斗雪而放的寒梅枝间,有一雀欢噪之声,打破了清静冷寂的气氛,同时也给诗人报告“故人至”的喜讯。古时俗称,鹊雀欢叫,当有喜临门。《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杜甫《羌村》:“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如今“一雀”欢噪,却引来两位友人相访,岂非意外之喜?诗人以雪晴、梅雀等形象入诗造境,亦在喻示来访友人的高雅脱俗与相互友情的高洁至诚。前四句分别写萧然盼友与闻雀迎友,接着四句写相见时的奉迎友人,欢叙友情,是全诗旨趣的重点表现所在。“知我相念深,感君远来意。”“知我”,是从对方说,彼此是知己之交,心心相印,友人远念及己,是念及诗人孤寂无聊,思友极切。“感君”,是从己方说,友人如此相知于我,不避道远,披风戴雪,登舟来访,来意可感,故令诗人感念至极。此二语极平直,却于平直处见双方思念之真切,于淡浅中见友情之深厚。但诗人对来访友人的感念之情,尤嫌言之未尽,循着“远来意”的诗意,进一层对友人来访的雅举,作具体的渲染和充实:“前夜江上风,舟来亦不易。”从感念友人来访之不易,婉曲地写出友人待己的至诚之情。友人是登舟远来,是连夜披风冒雪、过江来访的,可见友人访我之“来意”,是如此的一片至诚,纯出知己友情。全诗写友情深厚,于此二语,最显旨趣。其语极淡,极富自然本色,而又颇显韵味。贺长龄评曰:“‘前夜’二句,极浅语却有真味。”陈衍评曰:“‘前夜’十字,可抵‘携手上河梁’二语,然后知雪夜访戴之非有十分交情也。”贺、陈二评,同在指出此二语虽浅明而自然,能于细微真情处传神地写出双方友情之深厚与相念之急切,可证晋人王子猷雪夜驾舟去剡溪访友人戴安道(事见《世说新语》),岂不是出于至诚,(王到戴门前后返),二人并非无十分交情。总之,“知我”以下四句,诗人但就眼前与友人相见相叙的情景下笔已足见双方友谊之诚,如此,前之阔别之事、相念之状,尽可舍而不叙,因为这些已于面对友人的奉迎慰酬的叙写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出来。此法写来,不仅简省笔墨,且更传情动人。而且诗中又写道:“相逢且为欢,谁问别后事。”相见为欢,何以不问别后种种?盖因三人都是倜傥不群之士,重在“相逢”,既然眼前能“相逢且为欢”,足以抵偿别后思念之苦了,又何必去问各人的“别后事”,反令人扫兴呢?而且,就诗意的表达来说,既已写出相逢有如此之欢快,便反衬出分别有多久、思念又多深,不问亦罢,还是尽情地沉浸在久别重逢的欢乐友情之中为好。故“谁问别后事”句,较之“若问别后事”,更含蓄达意,更具真情与韵味。结末二句,忽以神来突兀之笔,写“空山不知寒,星月同寤寐。”“空山”,状高远荒野之山。不实说好友相叙相亲如何欢乐热闹,却说他们身处“空山”、在风雪中亦“不知寒”;不直说相叙相亲之欢快如何久长以至进入深夜,却说与星星月亮同睡同醒,共度良宵。这样写,避实就虚,移情于物(“空山”、“星月”),将物拟人化,既出景,又出情,从而写出意境,韵味十足,令人回味不尽。
陈沆此诗,能以寻常字句,“积句成韵,积韵成章”(陈衍《石遗室诗话》),浅淡而有韵味,纯以性情、本色取胜。“快雪”、“天晴”、寒梅、噪雀、江风、轻舟、“空山”、“星月”等景色,又点缀诗的字里行间,从而构成了清丽淡洁、深邈幽静的意境。魏源曾评陈沆诗云:“空山无人,沉思独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成连东海,刺舟而去。渔洋山人(指王士禛)能言之,而不能为之也。”若言此诗,亦庶几乎近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