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歌·洪亮吉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天山之石绿如玉,雪玉石光皆染绿。半空石坠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青松冈头鼠陆梁,一一竞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宵通。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冢亦象祁连山。控弦纵逊票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蒙蒙生腹背。九州我昔履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南条北条等闲耳,太乙太室输此奇。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吹人猛飞举。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嘉庆四年(1799),诗人因批评朝政,获罪落职,被流放到新疆伊犁,行至天山,面对巍峨峻拔、奇情异景的雪山(天山亦叫雪山),诗人惊喜异常,写下这首风格豪迈、意境壮阔的诗。
全诗可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五言诗是第一层,四句诗以凝炼概括的语言,勾勒出一副天山乍览图。中间的三十二句七言诗是第二层,这一层描写天山的奇情异景,抒发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最后四句杂言诗是第三层,饶有兴趣地写自己对天山的眷恋。
诗的开端,造语奇突,如排山倒海,霹雳长空,惊呼天山的雄伟奇瑰。地脉好像被天山阻断,到了尽头,天也包裹在雪山之中。宇宙之中,广莫过于地,高莫过于天,而地到此断,天为之包,天山就是这样的雄伟壮阔,气度恢宏。接着一惊未息,一呼又起,“日月何处栖?总挂松树巅”。一问一答,笔下生澜,日月本是极高极远的东西,但在天山上,就如两个灯笼一般具体渺小,悬挂在山巅松梢之上。前两句一句一意,这两句却一石三鸟,写山,写日月,写松,三者各具情态,而日、月又只如众星拱月,使山势更加突出,画面更加饱满。
第二层的前十六句,诗笔随诗人的视线自上而下行走,有如为我们打开一幅横轴竖画,每四句一种景观,层层展现。首先是天山顶峰的皑皑白雪。时值深冬时节,冻风凛冽,寒气刺骨,大雪封山。从古至今,有谁见过天山峰顶的面目?上面的积雪开辟以来就不曾化过。近代作家肖雄《雪山》诗注云:“自葱岭而来,万余里天山,上皆积雪,莫知其深。低处者,夏月融消,为河水所自出。其高处则终岁不改其白。”这一段语可为天山的“没山骨”“鸿蒙万千雪”作注。其次描写天山石。天山石绿如碧玉,在阳光的照射下,石光雪色全变成绿色。突然半空落下一块巨石,轰然作响,冰雪崩裂,就在人的对面,形成了巨大的飞瀑。这四句诗前两句写天山石之色兼写其静,后两句写天山石之动,引出冰破飞瀑,奇情异景,联翩而来,令人目不暇接,称绝不已。再其次描写天山的动物。在长满青松的山冈上,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像争着去抢食天山的光色,林边的小雉扑腾着翅膀还飞不大动,却整月吃得上香美的松果。这四句描写了天山的两种动物,作者的视线仍以由上到下为次序,从树上的松鼠写到树下的山雉。写松鼠的情态,曰“陆梁”,曰“餐天光”,顽皮好动,活泼可爱;写山雉,曰“飞不起”,曰“饱啖松花香”,稚气笨拙,贪吃无厌。诗人在写动物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又写了植物,“青松”,松柏经风霜而不雕,冬季的青松虽没有夏季的翠绿,但并不叶落枯败,仍有绿意。“沿林”,可见青松数量之多,雉鸟经月饱啖,正说明松林的广袤。动物、植物的描写,使肃穆雄伟的天山顿时有了生机。第四描写天山的气候。“人行山口雪没踪”,可见风雪之大,铺天盖地,弥漫寰宇,但当你走进山腰,却又温暖如春。此时你才会相信仙境与凡境就是不同,这里的气候温暖宜人,犹如三天仙境。写天山的气候,重点写其复杂多样,抓住了特点。诗写到此,诗人把一轴画完全立在我们面前,从山顶到“半空”,从长满松林的冈头到山脚下诗人的路途,由上到下,由远到近,每一层的景象各有特点,又不截然分开,如描写天山雪与天山石两景,作者诗中自然夹带“雪与石光”;写天山石与天山动物、植物,上一层的“半空”与下一层的“冈头”衔接;写天山植物与天山气候,用“沿林”与“山腹”衔接,使四个层次的景色浑然一体。
写完天山景之外,自然引起了诗人对天山的赞美。“我谓长城不须筑”以后十六句,每四句一番议论,表现了诗人对天山的热爱。“我谓长城”四句写既有天山做屏障、西北何须筑长城,不仅山脉高峻,连绵不绝,而且还有无边的沙漠和滚滚的黄河,有什么外敌可以越过天山,穿过瀚海!四句诗主要写天山形势险峻。由天山做长城,自然引起在边塞建功立业的壮志。下面四句正由此生发而来。“逐客”,指自己。自己将来如能活着回去,一定要造一座天山式的墓,聊以自慰。当年的霍去病和班超不就是在异域驰骋疆场,定边立邦,为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吗?这四句表达诗人对天山(即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的热爱:生在天山建立功业,死当埋在像天山的墓中。“别家近已忘年载”四句,明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暗写天山。诗人家在江苏阳湖,“忘年载”,说明诗人离开故园已很长时间,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流离异域思乡之情自不可免,诗人透过层峦叠障的山峰向东南太阳升起的地方望去,可是天山上的云烟缭绕,好像从人的腹背上吐出。这四句诗写思家,但突出的不是迁客的缱绻之情,而是天山的奇特景观——天山云。“九州我昔履险夷”四句以五岳、南条北条、太乙太室和天山比较,突出天山的不同凡响。险夷,偏义词,指险。“标题”,指题诗作文。诗人曾遍游祖国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可是和天山相比,三山五岳不过平常尔尔。四句列举了几个地名、山名,用“履险夷”“都标题”说明了自己的游踪履迹,“等闲耳”“输此奇”则是诗人登临天山之后不由自主的赞叹。以上十六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四句一意,脉络明显,层次清楚,以“我谓”领带,展开联想,直抒胸臆,豪迈爽利,一气而下。
最后四句由上文的“奇”字生发议论,“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钟,集中的意思。奚,何。说大自然把造化之奇功都集中于天山之上。这一句语气舒缓,音节抑扬顿挫,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最高峰。诗写到此,诗人仍感还有没有说的奇景,还有没来得及抒发的情愫,又写了天山的风:山风呼啸,站在山上的人似乎可以御风高翔;天山的云:与山与天甚至与人浑然一体,云不仅是自然景观,而且像有人情似的,会补峰,能劝留。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山云对自己的挽留,实际上写自己对天山的眷恋,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天山的赞美和热爱。
这首诗写景抒情全篇突出一个“奇”字。写天山的奇高奇大,可以断地包天;写天山雪,突出其奇古奇多;写天山的石,着笔于色奇情奇;天山的动物更奇,松鼠竞争“天光”,山雉饱餐“松花香”;天山的气候也奇,一座山上同时竟有几种差别,变化得奇,丰富得奇。诗人抒情议论也是突出自己奇异的感觉。天山是一道自然长城,又有瀚海黄河,地貌险得奇;作者联想生还后要建造的墓冢,由山到墓,类比得奇;天山的云奇、风奇;它的整体概貌奇,微观景致奇;视觉形象奇,感觉状态也奇;动态的风光奇,静态的姿态更奇。“南条北条等闲耳,太乙太室输此奇。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吹人猛飞举。”游历过无数名山的诗人被天山的奇异景观惊服了,天山真乃钟灵毓秀,集天地之奇观!
天山景奇,作者运笔更奇。“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峰形积古谁窥得?上有鸿蒙万年雪。”问得奇,答得奇。“半空石坠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石坠、冰开、瀑落,景致错落得奇。“鼠陆梁”,“弱雉飞不起”,状物情态奇。云烟弥漫人身,诗人偏说“云气蒙蒙生腹背”“人欲出山云不许”,作者想像得奇,描写的笔触奇。全诗用字也奇,颇能传神。第一句“地脉至此断”,连用五个仄声字,造成一种险兀拗硬的气氛,为后文描写异域异景在声律上做了铺垫,特别是“断”字,陡峭有力,语音上就让人感到天山的高峻峭拔。其他动词也用得很有情致,如“栖”“挂”,写日月具体可触,反衬出天山的雄伟;“餐””“啖”描写小动物,情态逼真;“藏春风”之“藏”,意趣横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特别需要拈出的“太乙太室输此奇”中的“奇”字,总括全诗,又引起下文对“奇”的议论描写,一字结全诗,真乃有千钧之力。一座天山,在作者的奇才、奇情、奇笔之下,有了生气灵异,通天性,达人意,钟自然之奇,集造物之功,也让读者惊奇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洋洋巨制,全诗四句一节,每一节写一层景观,表达一层意思,层次井然,结构匀称整齐。同时四句一韵,作者根据景物的特征选声征韵,平仄交错使用,音调抑扬顿挫,既平缓舒畅,又铿锵有力,有很好的音律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