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官军:唐朝军队。收:收复。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蜀地。蓟北:指今河北北部地位。蓟:蓟州,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却看:回头看。漫卷诗书:随意收卷读书。唐代的诗书为手写卷子,故可收卷。放歌:纵情高歌。须:必定要。纵酒:开怀畅饮。青春:阳春季节。这句是说:有阳春和我作伴,正好还乡。即:就,立刻。巴峡:在今重庆以东。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面。巴峡、巫峡都在由蜀中到襄阳的水路上。便:随后就。襄阳:在今汉江边的襄樊一带。

【鉴赏导示】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定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在梓州,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的兴奋中写了这首诗。诗评家浦起龙说这是作者“平生第一首诗也”(《读杜心解》)。施朴华说这首诗:“再三读之思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岘佣说诗》)

【鉴赏】

这首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状写了诗人初闻平定叛乱捷报之后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细节,表现了诗人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激动和喜悦心情。

首联第一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欣喜之情喷薄而出;第二句,更是这惊喜之情的直接表白:“涕泪满衣裳”五个字概括得具体、形象、传神。颔联以承作转,落脚于“喜欲狂”,把惊喜之状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却看(回头看)”中颇富深意,在“漫卷”中反增新喜,极写举家共享胜利的欢乐。后两联诗人轻松的笔法表现自己的畅想,抒写自己欢庆胜利和急于归乡的心情。诗人高兴地设想,今后的日子不必有他虑,白天里振笔写诗,放声歌吟,开怀痛饮,然后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从长期飘落的他乡回到阔别的家园。连春天也理解诗人的心情,准备以明媚的风光直送诗人归去。这是拟人化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诗人境随情迁、物为我用的陶醉心情。而“须”、“好”相对,正说明纯属诗人主观设想。最后两句点明归程,收束全篇。用“即”和“便”来表现心情的急切,用“从”、“穿”、“下”、“向”等动词准确地表现归途的特点和顺序,感情倾注奔放,笔势一泻千里。

全诗以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写了初闻捷报之后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细节,表现了诗人在平定叛乱之后的激动心情,反映出诗人期待国家迅速统一,人民早日安居,自己迅速归乡的迫切愿望。全诗纯用白描,有实写有虚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心理动态。特别是“忽”、“初”、“却”、“漫”、“须”、“好”、“即”等虚词和“传”、“闻”等动词的运用,使全诗一气呵成,流转自然,笔调明快,神采飞扬,这在唐诗中是极为少见的。

【鉴赏要点】

[1]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叙事与抒情结合。[3]采用想象手法抒情。[4]语言流转自然、笔调明快、神采飞扬。[5]风格豪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