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澳寓言·池塘》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欧美澳寓言·池塘》寓言赏析

那是一个小池塘,里面的水全腐臭了。附近一株树掉下的叶子,鸟巢里飘落的羽毛,一接触池水就给玷污了,甚至池底的蠕虫也比别的地方长得黑。池塘边上连一丝翠绿的颜色都难看到。

一株树和几块大石头把池塘团团围住, 阳光从来照不到它,她有生以来也没有见过太阳的模样。

可是有一天, 由于附近在盖一家工厂,工人们寻找石料, 到这里来搬大石头。

那是傍晚时候的事。第二天,第一缕阳光照到树冠,射向池塘。

阳光金色的手指伸进池塘,黑得象柏油似的一潭死水突然豁亮了:红玫瑰,紫罗兰,各色俱全,简直象是一块带有火样反射的宝石!

光明的箭穿透她胸膛时, 她先感到惊异,如醉如痴;接着发现自己旧貌变了新颜,心头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欢愉;然后, ……她沉浸在狂喜之中,为那降临到她身上的神奇的变化默默敬慕。

池底的蠕虫最初由于住所的剧变而骚动; 随后安静下来,怡然自得地观望头顶上那片金色的镜面。

上午、 中午、下午就这么过去了。附近的那株树、树上的鸟巢,巢里的鸟,都感觉到它们身边发生的拯救行动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池塘容光焕发对他们来说是见所未见的希罕事。

太阳下山时,它们见到一件更希罕的事。一整天的温暖和爱抚,不知不觉把一池浊水全吸干了。随着最后一缕阳光的消失,最后一滴水珠也蒸发升腾了。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淤泥坑,仿佛一只大眼睛的空眼眶。

树和鸟看见天上有一朵轻柔纯洁的白云飘过, 它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空中那块绚丽的云曾是它们的伙伴,那片污泥浊水的池塘。

至于其他类似的池塘,有没有仿佛出自天意,凑巧来到的工人替它们把大石头搬掉呢?

——选自《露珠——米斯特拉尔诗歌散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篇寓言出自智利著名女诗人加·米斯特拉尔之手。米斯特拉尔是拉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抒情女王”之称。这则寓言同样表现了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和娴熟的语言技巧。

寓言的描写主体是一个池塘。作者细腻真切地描写了池塘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对色彩的描绘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而且, 在700来字的短短篇幅中,情景变化大起大落,曲折有致,一次又一次地使读者拍案惊叹。

这个池塘中有水有虫,池塘边有树有石有鸟,本应是一处碧波荡漾、赏心悦目的胜地。然而它却很丑。 因为不见天日, 又是一潭死水, 于是又黑又脏,臭不可闻。读到这里,任何人都不免纳闷: 这种藏垢纳污的臭水坑有什么可讲的?作者却娓娓动人地述说了一个臭池塘的美好的故事。原来工人运走池边巨石后, 阳光临照,黑水池居然容光焕发,变得宝石般华美。这一突变使池塘“沉浸在狂喜之中”,她的邻居也大惑不解。然而这幅旧貌换新颜的图画只是阳光下迷人的幻景,等到夕阳西下,一切又会恢复原状。随着最后一滴水珠的蒸发,池塘竟成了“一个光秃秃的淤泥坑”,象“一只大眼睛的空眼眶”那样难看。但是, 毕竟不再有腐臭毒化空气。那么,这是否就是文中所指的“拯救行动”, 就是作者讴歌的阳光功德?这样理解并不错,但远远不够。作者接着笔锋一转, 含蓄别致地写道:“天上有一朵轻柔纯洁的白云飘过。”真是令人击节赞赏的神来之笔! 因为,这块绚丽的云彩并非从天外飞来,她正是刚刚消失的腐臭池塘的化身,是那一池脏水升腾、凝聚而成。

诗人决不会有意于为池水化白云的科学知识作出图解。那么,她以生花妙笔描述小池塘命运的变迁,是为了什么呢?首先,作者是借此歌颂给世界以光和热的太阳,歌颂搬开巨石,让阳光有用武之地的工人, 因此,从直接的含义来说,寓言显然在赞美除残去秽、变革丑恶现实的创造性力量——大自然和人类的伟大力量。其次,即深一层来看,寓言通过由腐烂发臭的脏水到轻柔洁白的云朵这一质的变化,形象地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丑变为美、腐朽化作神奇的矛盾的对立转化规律。

米斯特拉尔生活于20世纪上半叶, 当时她的祖国和许多拉美国家一样,刚挣脱几百年殖民统治的沉重枷锁, 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经济开发任务。智利全境3/5是冻土和沙漠,南部到处是人烟稀少、猛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建设文明富足的社会, 创业者该要付出多少血汗与生命! 所以, 如果说这位“智利的女儿”(聂鲁达语)以这则寓言诗意地反映了智利人民在那块狭长的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与天地斗争的艰难雄伟的历程,如果说它形象地表现了南美大陆贫困严酷的现实和绚烂美好的未来,应当说不是牵强附会。在文章结尾,诗人不是寄厚望于劳动者,祝愿工人们把“其他类似的池塘”边的大石头全部搬掉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