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神宗待文武臣》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神宗待文武臣

神宗待文武臣

【原文】

元丰三年,诏知州军不应举京官职官者,许通判举之。盖诸州守臣有以小使臣为之,而通判官入京朝,故许之荐举。今以小使臣守沿边小郡,而公然荐人改官,盖有司不举行故事也。神宗初即位,以刑部郎中刘述(今朝散大夫)久不磨勘[1],特命为吏部郎中(今朝请大夫)。枢密院言:“左藏库副使陈昉恬静,久应磨勘,不肯自言。”帝曰:“右职若效朝士养名[2],而奖进之,则将习以为高[3],非便也。”翌日以兵部员外郎张问(今朝请郎),十年不磨勘,特迁礼部郎中(今朝奉大夫)。其旌赏驾御,各自有宜,此所以为综核名实之善政。见《四朝志》。

【注释】

[1]磨勘:提拔的意思。[2]养名:故作清廉,为自己招揽名声。[3]习以为高:培养官僚向上爬的恶习。

【译文】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下诏让那些知州、知军不应试京官职位的人,可以由通判举荐。可能各州的守臣有的以小使臣的身份充当,而通判官由京官充任,可以入京朝见圣上,所以让他们举荐。叫小使臣驻守沿边小郡,而且还可以公开举荐改官,可能是因为有关职能部门不能按照故有条例办事的缘故。神宗继位之初,因为刑部郎中刘述长时间未受提拔,特任命为吏部郎中。枢密院进言说:“左藏库副使陈昉为人安分,久未提拔,自己又不肯申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皇上说:“左藏库副使如果效法过去的朝士,一意培养自己的名声,而又受到奖励晋升,这样就将纵容大家沽名钓誉的恶习,绝非妥善的办法。”第二天因兵部员外郎张问十年不曾提拔,特晋升为礼部郎中。这种表彰奖励,各自有他们的稳妥之处,这就叫做能综核名实的善政,其事见于《四朝志》。

【评析】

宋神宗是北宋一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无法知道他的这种提拔人才的细节情况,因此无法判断他的这种方法是否为最佳。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这种方法,与他主导的变法是遥相呼应的。作者写下这则随笔,可能在影射或感叹南宋朝的蝇营狗苟的官场风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