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的夜》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燕燕

胡也频

呵,那静寂的夜,当它来时,我便想仰天狂笑或痛哭,给一些这如死之周围的生动,但苦恼已饮尽我眼中之泪滴,忧郁又横锁喉咙,于是我多感的心,成为俘虏了,被寒夜的强暴,随意去摆布!

我深盼有古庙的钟声,或是睡鸟惊梦的喊叫,以解我围,因我无法去消散这无限寂寥的重压,大地沉着,天是黑的……

灯儿反由明而灭!

恐怖遂成饿客,吞没我所有丰富之想象,驱我到荒原、阳谷、战壕及坟墓,如落魄之人,是以我灵魂露出了颓败之迹!

我不畏火山崩裂、狼群与虎豹争强,或魔师亦无能感化的强盗,却不得不承认:当我的心成为俘虏的时候,可怕的,乃静寂之夜!

人、诗评家周良沛考证,胡也频《静寂的夜》写于一九二六年或一九二七年,乃是诗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作品。

诗人在诗中坦诚地吐诉了自己的苦闷和忧郁。“夜”的意象具有双重涵义:一是指诗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再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在这个意象中的重合,使它获得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诗人正是借助于这个象征性意象展开抒情的。

毋庸讳言,诗人面对“静寂的夜”强大的压力,感到了内心的苦闷和自身的软弱无力:“苦恼已饮尽我眼中之泪滴,忧郁又横锁喉咙,于是我多感的心,成为俘虏了,被寒夜的强暴,随意去摆布!”以至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恐怖遂成饿客,吞没我所有丰富之想象,驱我到荒原、阴谷、战壕及坟墓,如落魄之人,是以我灵魂露出了颓败之迹!

诗人由孤寂而“恐怖”而“颓败”,这是真诚的自白,他自己并不讳避。其实,正是这种真诚的心声,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在黑暗中徘徊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态。他们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找不到社会和个人的出路,于是忧郁和苦闷就占据了他们整个心灵。

可贵的是,虽然诗人的“灵魂露出了颓败之迹”,但是,他并没有绝望、沉沦。他还有期盼:“我深盼有古庙的钟声,或是睡鸟惊梦的喊叫,以解我围”。尽管这期盼是渺茫而微弱的,但毕竟是心中尚存的一线光明。有它在,就有希望在。所以当诗人后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很快成长为坚定的战士,直至为自己的信仰无所畏惧地献出了生命。

诗篇意象密集,情感富蕴,虽为直抒胸臆之作,却不乏耐人寻味的韵致。从它,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真诚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