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西蒙娜·德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908—

【介绍】:

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哲学家。1908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律师。波伏瓦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表现出对旧秩序的怀疑,对新思想的追求。在大学时代结识了萨特*,成为萨特的志同道合者和终生伴侣。巴黎大学文学系毕业。1929年波伏瓦与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1931年起先后在马赛、卢昂、巴黎等地教授哲学。1943年发表《女宾》*,这是她成名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被认为是与萨特的《恶心》*齐名的存在主义小说。这部作品发表后,波伏瓦便脱离了教学工作,全力从事写作。波伏瓦的小说在存在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她的主要小说有:《他人的血》*(1944)、《人皆有死》、《大人先生们》(1954)等,剧本:《无用之辈》(1945),评论性著作有:《庇吕斯和西奈阿斯》(1944)、《创立模糊伦理学》(1947)、《第二性别》(1949),游记和报告文学有:《日常生活中的美洲》(1948)、《长征》(1957)等及晚年发表的四部自传体回忆录:《一个安分守己的姑娘的回忆》(1958)、《年富力强》(1960)、《势所必然》(1963)、《归根到底》(1970)。1954年波伏瓦的《大人先生们》发表后,获龚古尔文学奖。1955年波伏瓦和萨特一起,访问了中国。写下游记《长征》(1957),表达了她对新中国的印象。四十年是她创作的高峰。《女宾》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荒诞的陌生感。《他人的血》描写抵抗运动,接触到个人与社会问题,谴责了卖国贼的可耻行径,全书的指导思想是存在主义。《大人先生们》主要描写,战后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经历,特别是一部分左派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活动。真实反映了存在主义作家不时思考的对现实政治生活是“介入”还是“不介入”的重大课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