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301】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2.3万字 2016年11月第1版,49元)

△本书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化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地概述和比照,指明因变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简,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〇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商鞅变法: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汉武帝变法: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王莽变法: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改革;世民治国:最盛的王朝与最小的政府;王安石变法: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两个民国:从极度自由到“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改革开放(下):集体主义的回归。

〇约瑟夫·熊彼特:“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

〇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即: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

〇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以商止战”。如何做到“顺民心”?“从其四欲”:百姓厌恶劳苦忧患,我就要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我就要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我就要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灭种绝后,我就要使他们生养繁衍。

〇儒家在经济治理上只有“三斧头”:一是“以农为本”,二是“轻徭薄赋”,三是“克己仁义”。

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法”。

〇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史。“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〇王莽执政十五年,改革三战场:财政、土地、货币。

〇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时期,一是春秋战国,二是魏晋南北朝,三是20世纪初的民国初期,其共同的特征是,全数出现在中央集权瓦解或丧失的时期。

〇中国历代城市化率:[1]战国15.9%;[2]西汉17.5%;唐20.8%;南宋22%;清6.9%;民国10.6%;1957年15.4%;1978年18%;2011年50.5%。

〇王安石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百毒不侵的人,勤勤恳恳、日以继夜地把国家搞亡掉了。

〇1087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〇在中国经济史上,有两种植物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一是宋代的水稻,二是明代的棉花。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的占城稻广泛引入长江流域。棉花原产地印度,宋末元初,已在南方地区普及。

〇洋务运动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四条缺陷:[1]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2]从未涉及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3]洋务运动不是一个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4]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

〇民国38年,其实有两个民国:1911年到1927年的北洋民国,1927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民国。

〇财政、货币、土地、产业政策。

〇两个永恒性的主题:分权与均富。

(2017年11月23日晚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