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托马斯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900—1938

【介绍】:

美国著名小说家,“迷惘的一代”*文学重要作家。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小城阿希维尔。父亲是石匠,他精力过人,性格坚强,并拥有一墓碑店。母亲虔诚拘谨,曾做过小学教师、图书推销员,经营一供膳寄宿舍。父母对沃尔夫的成长和创作有很大影响。他11岁进公学。1916年进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在学期间,爱好戏剧,写过几幕独幕剧,参加过演出。1920年大学毕业后,去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在乔治·皮尔斯·贝克教授主办的戏剧实验班学习。写过几部剧本,在哈佛上演过。1922年沃尔夫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24年受聘于纽约大学教授英文。后曾多次到欧洲旅行,爱上比他大17岁的道具服装设计师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她对沃尔夫的创作影响颇大。1926年秋,沃尔夫开始小说创作。1930年,辞去纽约大学的教职工作,并了结了与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的关系,之后在布鲁克林隐居创作。此间写的《巴斯肯·豪克画像》获得了斯克利布诺杂志主办的短篇小说奖。1938年沃尔夫去西部旅行,不幸患脑炎,于1938年9月15日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病逝。行年仅38岁。

沃尔夫的小说有明显的自传性。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观点直接作为素材。如《天使,望家乡》(1929)和《时间与河流》(1935)对主人公尤金·甘特的描写,有他自己的影子,其他的人物原型也取自于他的父母亲友。沃尔夫写的多是孤独与失落的题材。他童年失去最亲密的哥哥,心中产生强烈而牢固的孤独感。他曾说:“我知道我在八岁时就懂得了什么是孤独,而且我知道,自那以后,我就深知孤独的滋味。”这种思想情绪一直左右着沃尔夫的文学创作。他的小说感情奔放,有浓郁的抒情色调。沃尔夫在写作时自己就作为书中的主人公,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打算把我的灵魂拧在纸上,把我心中的一切奉献出来,这就是生命对于我的意义。”作者通过自传式的人物来描绘周围的世界,人物仿佛是动的,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场景描写富有感染力,故事发展线索比较隐蔽,情节有戏剧性。

沃尔夫留下大量遗稿,被他的出版编辑爱德华·阿斯韦尔整理成两部长篇《蛛网与岩石》(1939)和《你不能再回家》(1940)。主人公是乔治·韦柏,故事情节和主题仍是《天使,望家乡》、《时间与河流》的延续。爱德华整理的第3本书是《远山》(1941)。沃尔夫又有回忆录《一部小说的故事》(1936)。短篇小说结集为《从死亡到早晨》(1935)和《托马斯·沃尔夫短篇小说》(1960)。剧本有《礼仪之居》(1948)和十幕剧《欢迎到我市》(1957)。

沃尔夫在创作上做了一场创新实验。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把自己的一切思想、感情统统纳入创作中,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却又有别于自传作品。为此,威廉·福克纳*十分称道,极其推崇沃尔夫。他把沃尔夫排在美国作家的首位,自己甘居其后,并说:“我把沃尔夫列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都失败了,但沃尔夫却是我们中间最能尽力而为的,想说的话也最多,因此他的失败也最为杰出……。”“他竭尽全力把自己要说的话都说了,甚至情愿把文体、连贯性以及所有精确的原则抛开,希望把人类心灵的一切感受,真切地集中到一点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