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诗歌
挪威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当时的石刻碑文有些就是押韵的诗句。8世纪到9世纪,民间诗歌开始在挪威流传。古挪威人通过远航,逐步接触到了异国文化,主要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世纪时,挪威文化与冰岛文化联系密切,二者共同形成的作品有北欧神话传说《萨迦》和13世纪初成书的神话诗集《埃达》。大约在1250年左右,法国的传奇诗歌和吟游诗歌风行一时,使得用挪威本国语言进行的诗歌创作相形见绌。当时诗坛上有独创性的作品主要是民谣。这类作品吟游诗体,采用一种新的、不带头韵的诗体写成。但是在内容及形式上,更接近于英格兰和苏格兰民歌,生动地唱说英雄人物的事迹,表现了英雄崇拜的特色。有一种具有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情调的民谣叫做“梦魂谣曲”,由讲述者演唱他魂游阴间,经历了一次末日审判的情景。这种民歌把异教与基督教这两种不同的传统合为一体,毫无牵强附会的痕迹。
1380年,挪威在政治上受到丹麦的左右,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挪威文学的发展也随之受到阻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丹麦语成为挪威的官方语言,丹麦文学对挪威具有很大影响。在诗歌方面,对挪威诗歌的发展有巨大作用的知名诗人是丹麦的安诺斯·阿勒博(参见“丹麦诗歌”)。他写的叙事长诗用许多章节描绘挪威北部的山川景观。第一位具有持久影响的挪威诗人是17世纪下半叶的彼得·达斯(1647—1707),他一方面承袭了阿勒博的诗风,写作描写地理山川的诗歌(作品有《北地号角》,大约写成于1700年),一方面写作宗教诗歌,内容包括用诗体改写圣经故事和马丁·路德的教义问答等。达斯虽然继承了阿勒博等人的传统,他的诗歌音律和风格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情调上非常接近于民间诗歌。
在达斯之后的挪威著名作家是路德维希·霍尔贝格(1684—1750),他的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他的主要作品是戏剧创作,也发表一些诗歌作品,以喜剧和讽刺诗见长。他长期居住丹麦,作品主题都是丹麦的情况,但是他的写作天才给挪威人民以很大鼓舞,增强了民族信心;他的作品也为作家指出,诗歌必须以反映生活和批判生活作为发展方向。不过,当时的挪威诗坛深受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作家们竞相追求这种风格,但收效甚微。从整体而言,18世纪下半叶挪威诗歌的成功作品不多,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约翰·赫尔曼·韦塞尔(1742—1785),他承袭了霍尔贝格的风格,写有仿拟体悲剧诗《光脚板爱情》(1772)以及喜剧叙事诗《铁匠与面包师》。克劳斯·弗里曼(1746—1829)以简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和渔夫的生活;他的弟弟彼泽·弗里曼(1759—1839)以描写自然景色见长而不落前人窠臼。爱德华·斯托姆(1749—1839)用方言写作独具特色的描述自然的抒情诗歌,完美地绘制出挪威的山川景色、四季风光。以上这些诗人大都是18世纪末爱国主义文学团体“挪威社”的成员,他们的创作活动对以后挪威民族诗歌的创立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14年,挪威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在文化上仍然受到丹麦的支配和影响。19世纪30年代,在挪威掀起了“文化争论”,重点问题是继续遵循丹麦的浪漫主义观念,还是完全抛弃“暗无天日的四百年”,完全在挪威本民族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学;新的诗歌又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针等。爱国主义诗人的领袖人物是亨里克·阿诺尔·韦格朗(1808—1845)。他天才超群,精力充沛,既是政治活动家、演说家,又是剧作家和抒情诗人,主张自由创作,树立新风,被称为挪威诗歌的前驱。他的创作活动推动了挪威文学的复兴。约翰·塞巴斯蒂安·韦尔哈文(1807—1873)代表思想保守的作家,主张墨守成规。他的作品安详沉静。韦格朗是挪威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哲学上的理性主义信念与雪莱式神秘的泛神论色彩相融合。他的抒情剧作《创造力·人·救世主》(1830)体现了这一精神,也是挪威现代文学史的开端。他称这部巨著为“人类的史诗”。他最好的叙事诗歌有《希伯来人》(1842)、《希伯来女人》(1844)、《英国领航员》(1844)。他最好的短篇抒情诗歌有《致我的春日黄花》《春日之歌》。他还创作了一首以故事形式描写绘画作品的诗歌,即《扬·范·海瑟姆的花卉画》(1840)。这首诗感情细腻,充满了生动的想象。针对韦格朗的作品,韦尔哈文发表了《挪威的黎明》(1834)。这是一组警句式的十四行诗组,认为韦格朗的诗歌艺术结构带有缺陷,而且认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缺乏传统根据。总的说来,分别由韦格朗和韦尔哈文所代表的这两种思潮当时在挪威诗坛并存争鸣,但是在20世纪初期却表现出合流的倾向。
19世纪40年代,挪威文学的浪漫主义得到发展。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民间文化中潜藏的艺术价值进行辛勤发掘而达到的。著名的作家约恩·穆(1813—1882)和M·B·兰斯塔德(1802—1880)首次用挪威语记载了各地民谣,编写了《挪威民间歌谣集》(1853),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由伊瓦·奥森(1813—1896)提倡和推广的“新挪威语”运动获得广泛响应,使挪威语代替丹麦语成为文学的正式用语,进一步将民族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韦尔哈文在晚期的文学作品中也转向了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他的诗歌范围涉及整个挪威及其历史,写作了许多传奇诗歌和民谣,对祖国进行歌颂。在他的一些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里,有着挪威古代传说中的巨人和仙女,饱含着真切的爱国情怀。
和韦格朗一起,将挪威民族主义浪漫文学推向高潮的文学巨匠是易卜生(1828—1906)和比昂松(1832—1910)以及诗人兼批评家温耶(1818—1870)。温耶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情况,其作品中既有慷慨悲壮的篇章,又有讽刺嘲笑的诗句。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中不乏描绘挪威山河大地的第一流抒情佳作,情感亲切动人,场面恢宏壮阔。易卜生以其戏剧闻名,但也创作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他的抒情诗歌集中凝练,简洁明晰,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深刻的含义,生动有力,入木三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作品有《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这是一部历史田园诗剧。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剧作有《爱的喜剧》(1862),作品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崇尚物质享乐的弊端,提倡婚姻自由。诗剧《布兰德》(1866)表达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理想与现实、意志与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另一部诗剧《彼尔·英特》(1867)也表达了相同的主题。这两部诗剧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尖锐地揭露讽刺现实弊病,一方面描绘了挪威的山川湖泊、峡湾峭壁。同时,这两部诗剧也表现出诗人善于运用挪威语言的才能,他使挪威语成为诗剧创作的有效媒介,呈现出富于变化的节奏与韵律。
与易卜生同时的诗人比昂松也以戏剧和诗歌创作闻名。他表达的主题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英雄诗剧如《跛子许尔达》(1858)、《国王斯凡勒》(1861)、《西格尔特暴君》(1862)都着意创造一系列的民族英雄形象,以媲美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叙事诗歌与抒情诗歌的创作。《安约特·盖利尼》(1870)是他最伟大的叙事长诗,由不同音律的15首传奇诗歌组成,是对英雄人物的颂歌。这首诗意象丰满,用语通俗多变,交叉运用扬抑抑格与扬抑格音步,贴切适应抒发各种不同情怀的需要。他的抒情诗歌堪与欧洲的第一流大师相比,代表作有《奥拉夫·特吕格瓦松》和《贝格约特》(1870),其中表现了古典雕塑作品的影响。《萨尔梅》是对滔滔不绝的生活长河的赞美诗,这部作品无论从才智还是技巧上,都标志着比昂松在抒情诗歌创作方面的高峰。
19世纪80年代,挪威的政坛和文坛各种流派纷争,使后来的诗歌带上了个人主义与自然神秘主义的色彩,并且受到法国的象征主义、德国的尼采哲学以及芒克绘画流派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威廉·克拉格(1871—1933)和西比约恩·奥布斯特费尔德(1866—1900)。前者的作品表现了文学中常见的忧郁情绪,后者则以重复、突变、中断、残缺等独具特色的形式讴歌生命中的神秘现象。与他们形成对照的是尼尔斯·科利特·沃格特(1864—1937),他的作品主要见于1894年出版的《从春到秋诗歌集》。他在这些诗歌中以豪放的热情讴歌注重个人主义的古典异教精神。沃格特的后期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承袭了韦格朗与比昂松的传统。19世纪90年代,新挪威派诗歌再度流行,主要的诗人有阿尔内·加尔堡(1851—1924)和佩尔 · 西夫勒(1857—1904)。加尔堡以写作自然主义小说闻名,但是在诗歌《纯洁之山》以及《海尔之家》中,都表现了当时人们需要对生命建立一种宗教观念。这两首诗都激发起人们对人类及自然中不可思议的力量的恐惧感。奉行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诗人还有克尼特·汉姆生(1859—1952)和汉斯·E·金克(1865—1926),他们两人都以小说写作闻名,但是诗歌也各具特色。汉姆生擅长于抒情诗歌。1904年出版的诗集《野地的合唱》,表明汉姆生堪称第一流抒情诗人。金克曾创作过诗剧《赶牲口上集》(1908),探索了挪威民间在传统的理性主义和丰富的想象之间踯躅徘徊的心理情态。
1910年前后,挪威抒情诗歌有新的进展,主要的诗人有赫尔曼·维尔登维(生于1886年)以及奥拉夫·比尔(1883—1933)。在汉姆生《野地的合唱》的启迪下,维尔登维于1907年创作了《篝火》这篇优美的抒情诗,其风格清新生动,富于异教色彩。他的诗歌用语既有取之于圣经及民歌的词汇,又夹用行话和俚语,使他的抑抑扬格诗句亲切感人,自然流畅,这些都说明他是挪威当时最为卓越的抒情诗人。比尔和汉姆生不同,他的诗歌主要是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比尔的思想受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的影响,他还酷爱自然科学。他的代表作品是1929年创作的《宇宙幻想曲》,这是根据柏格森对生命进化所作的一支艺术的综合颂歌。新挪威诗歌的杰出倡导者有奥拉夫·奥克拉斯特(1883—1929)、托勒·厄亚萨特(生于1886年)等,他们的诗歌采用民歌形式,富于民族精神,对宗教及哲学问题进行了探索。
20世纪20年代,在挪威文坛上出现了两种思潮的冲突:一种是保守主义的基督教思潮,一种是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潮,后者在文学创作上联系于当时兴起的精神分析学说。上面列举的加尔堡、西夫勒等新挪威诗人属于保守流派;激进流派的领袖人物是阿尔努夫·欧弗朗(生于1889年)。欧弗朗的作品强劲有力,《面包和葡萄酒》(1919)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炮火激发下创作的。他的大部分诗歌是在对社会主义理想满怀宗教式虔诚信念的启迪下写成的,常常以圣经式的象征手法阐释人性的本质。他的用语质朴无华,反复锤炼的诗歌形式蕴藏着抑制的火焰,标志着他是继承韦尔哈文和易卜生传统的又一位伟大的挪威诗人。30年代著名的诗人有诺尔达·格里格(1902—1943)、居纳尔·雷斯—安德森(生于1896年),他们都是热情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有明确的社会政治方向,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挪威期间为争取祖国自由做出了贡献。格里格的风格接近韦格朗,他最成功的作品是《战争诗歌》,把爱国的悲愤心情与诗歌意境进行了恰当的结合。雷斯—安德森具有出众的诗歌才华,把敏锐的诗人感觉融合于日常生活的境界,具有广阔的社会现实意义。在德国占领期间,他流亡于瑞典时创作的诗歌《挪威饰带》,运用了光彩夺目的意象、深远丰富的想象和富于节奏的表现手法。另外两名诗人埃米尔·博伊森(生于1899年)与罗尔夫·雅各布森(生于1907年)是挪威现代主义派诗歌的前驱。雅各布森创造了一种客观性诗歌,是自由诗体与技术性意象的结合,用来描述现代城市的生活。
20世纪40年代,诗坛上趋于成熟的诗人有英厄·哈格鲁普(生于1905年),他发表过精美的爱情诗歌,风格接近于欧弗朗。安德烈·布耶尔克(生于1918年)的诗歌精致优雅,给人以高尚美妙的感受。克拉斯·伊尔(生于1910年)发表过超现实主义的反思性诗歌。有一批受到现代英国、美国诗歌影响的诗人也展示了才华,主要有:佩尔·阿尔纳贝格(生于1901年),他的作品带有深厚的惠特曼抒情色彩,曾将惠特曼1336行的长诗《自我之歌》译为挪威文。波尔·布雷克(生于1923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现代派诗人,翻译过T·S·艾略特的《荒原》。新挪威派诗人托尔莫德·斯卡格斯塔(生于1920年)的作品具有优美动人的音乐感,并保持了强烈的民族浪漫主义特色。
50年代的挪威诗坛发生了一场争论,论战的双方是以阿努尔夫·欧弗朗为代表的传统主义派和埃林·克里斯蒂(生于1928年)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派。克里斯蒂遵循T·S·艾略特的创作思想,卡尔·凯尔豪(1917—1957年)则倾向于里尔克和现代丹麦诗人的风格。现代主义流派由于新挪威派小说家塔尔叶·韦索斯(生于1897年)的支持而加强了阵营。韦索斯从1946年起不断发表抒情诗歌,力主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并且认为坚持挪威诗歌传统,并不一定要采取新挪威派诗歌的表现方法。其他的现代主义派诗人有阿斯特里·H·安德松(生于1915年)、哈拉尔·斯韦德鲁普(生于1923年)、贡沃尔·霍夫莫(生于1921年)等;年轻一代已显才华的诗人有佩尔·布龙肯以及斯坦·梅伦等。另一方面,一批优秀的传统派诗人也在继承和发扬韦格朗及韦尔哈文的传统诗风。整个说来,挪威诗坛将会呈现新的繁荣景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