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瑞瑜
【作家简介】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是黎巴嫩著名作家和外交家。1911年出生于黎巴嫩巴哈尔·萨菲尔一个古老的村庄中。他起初在报刊做编辑。在工作中进一步显示了他的创作才能。1941年创办私人报刊《新刊》,后来成为黎巴嫩致力于自由和独立的知识分子的喉舌。1946年进入外交界。先后在东西方各国任大使。1975年退休,重新开始写作。他发表的长篇小说《面包》(1939)和《贝鲁特磨坊》(1972),得到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欢迎,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此外还有《羊绒衫》(1938)、《跛足少年》(1936)、《阿瓦德短篇小说集》等。1989年在贝鲁特家中遭以色列飞机空袭,不幸罹难身亡。
《面包》是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成长过程及苦难历程,反映了20世纪黎巴嫩人民反抗土耳其奥斯曼统治者的英勇斗争,描绘了黎巴嫩人民在土耳其人残暴统治下遭遇大饥荒的种种苦难,歌颂了黎巴嫩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黎巴嫩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小说《贝鲁特磨坊》以70年代黎巴嫩贝鲁特爆发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为背景,以女学生塔米美的坎坷经历以及她对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为主线,对黎巴嫩各阶层人物的命运及心态作了精彩的描绘及精细入微的剖析。同时小说还对黎巴嫩社会的宗教矛盾以及以色列人对阿拉伯人屠杀作出了生动的描述,揭示了旷日持久的黎巴嫩内战的复杂根源。它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最能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的丛书”之一,已被译成10多国文字出版。
《面包》中译名《白衣女侠》,马瑞瑜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出版。
【内容提要】齐娜是一位淳朴美丽、心地善良的农村姑娘,不幸父母双亡,与祖父相依度日。家里还有后母瓦尔迪太太,以及后母所生的弟弟塔姆。全家靠小酒店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后妈苛待齐娜和祖父,他俩经常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同时小酒店又经常遭土耳其官兵敲榨勒索,致使他们生计愈发困难。但后妈的虐待、艰苦的生活、沉重的劳动磨炼了她的意志,使齐娜性格倔强、爱憎分明。她结识了祖父经商时相识的一名叫萨米的革命青年,与他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萨米是一位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诗人。他身上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精神,充满热情,对土耳其统治极其愤慨,写诗鼓动被压迫人民以革命斗争来粉碎黑暗统治。诗歌散发出去后,他成为被追捕的对象,无处藏身,只好躲进一个山洞。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齐娜每天留下自己菲薄的口粮为萨米送饭。萨米向齐娜宣传革命思想,帮助她提高觉悟。
警察和土耳其官兵来搜山。萨米终于被抓住。萨米在狱中不屈不挠,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也毫不动摇,直至昏厥过去也不吐露一字。齐娜得知萨米被捕消息,焦急万分,不怕后妈威胁辱骂,不辞辛苦地步行到阿勒去探狱。
监狱看守长夏菲格是个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役的阿拉伯人。他暗中为爱国者效劳,帮助萨米设计越狱计划。
齐娜又去探望萨米。在街头广场见到一具盖着麻布的尸首,误以为萨米被杀,悲痛欲绝,强忍内心悲痛回到家中。由于她常去探望萨米,被特务盯上。土耳其当局传讯她,但她态度坚定,决不出卖革命者。土耳其军官拉西姆贝克觊觎她的美色,诱她到家中。她将计就计到贝克家,用酒灌醉他,用手枪杀死他之后匆匆回家,与祖父一齐逃走。其后,她女扮男装,以“白衣强盗”名义,与堂兄一齐劫富济贫,走上武装斗争道路。
土耳其当局出动大批军警搜捕齐娜,抓不到齐娜,就把瓦尔迪太太和塔姆捉住。他俩在监狱中呆了40天,受尽折磨;最后后妈发疯,回家后饿死在自家牲口棚中。塔姆只得到处流浪,以乞讨为生,受尽屈辱。他祖父曾把一所房子典当给当地富豪易卜拉欣,议价100里拉。而当塔姆去要这笔款项时,易卜拉欣的儿子不给。“白衣强盗”书面通知易卜拉欣,勒令他归还这笔帐。他不仅不思改悔,反而进一步去投靠土耳其军官与人民为敌。塔姆处境非常困难。这时姐姐齐娜来找他,带他参加“白衣强盗”的斗争行列。在齐娜的开导下,塔姆慢慢懂得了许多斗争道理。齐娜说:“易卜拉欣·法赫尔贝克巴是我们的敌人。土耳其人剥夺人们的自由,易卜拉欣·法赫尔贝克这号贪婪的富人则剥夺人们面包。缺乏面包和自由,人们还能生存吗?”齐娜带着塔姆处决了内奸哈利勒,还参加了一次群众斗争,带着饥饿的群众向易卜拉欣要粮食。他们分了他家财产,并把他家住宅烧得精光。
阿拉伯军队集结在一起,与土耳其人展开殊死搏斗。萨米勇敢坚定,在战斗中享有很高威望,后来在追击土耳其人战斗中壮烈牺牲。土耳其人被赶出国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上街头,庆祝独立来到。齐娜站在阳台上倾听一位战士讲述萨米的英雄事迹,心中激动万分。
【作品鉴赏】《面包》在思想内容上有很高的价值,是历史的艺术再现。在文学史上,重大的社会历史题材总吸引着作家们。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1771—1832)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把个人命运的描绘与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两者得到较高程度的艺术再现。陶菲格·尤素福·阿瓦德也采用了这种手法。他把黎巴嫩大饥荒及1919年5月6日历史事件交织在作品中,为整部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关于1915年5月6日屠杀事件,在《黎巴嫩简史》中这样写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派遣了贾马尔帕夏为叙利亚军事长官兼第四军总司令。1915年8月,贾马尔废除了半个世纪以来黎巴嫩的自治地位。这样,这个国家沦入了土耳其为期三年的直接统治。这是他们在星月旗下最漫长、最黑暗的历史时期。8月底,黎巴嫩避暑胜地阿勒成立了军事法庭。凡是和列入黑名单有关的人或为其成员的人一律要判罪。这一年5月6日,14个基督教徒和穆斯林被绞死在贝鲁特,7个被绞死在大马士革,以后还有一些人惨遭非命……”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与重大历史事件休戚与共。《面包》还以侯赛因国王之子贾萨尔领导的阿拉伯部队协同协约国军队与土耳其作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反映了阿拉伯部队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斗争。萨米和夏菲格越狱逃跑后,加入了阿拉伯军队。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笔墨描绘了阿拉伯军队辗转战场、浴血战斗的场面。其中有向无名沙漠的进军,黎明时分炸毁火车站的壮举,阿比·利萨纳山谷惊心动魄的鏖战,对亚喀巴桥头堡的占领,萨米的壮烈牺牲……这一切宛若一幅幅色彩鲜明、气势磅礴的油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时黎巴嫩又遇到自古未有的大饥荒。全国43万人口中死去10万人。《面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殊阶段的黎巴嫩历史。书中如此描述道:“成千的人饿死倒毙在街头”;“马路旁有不少和塔姆一样的饥民,有老头、妇女还有小孩。少数人还能勉强走动,大多数人奄奄一息地躺卧着,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只能发出几声低微的呻吟”;“桥洞下躺着一名妇女,虱子在她身上乱爬。一个双眼突兀,皮包骨头的婴儿伏在她赤裸裸的胸前”。这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再现了黎巴嫩人民的苦难。
描绘民族灾难,揭露土耳其奥斯曼统治者及上层人物贝克对人民的残酷统治,也是本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在土耳其统治者及贝克双重压迫下,黎巴嫩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书中有这样的描绘:“阿勒城在土耳其人铁蹄下呻吟,在污泥中辗转反侧,在强寇的重扼下饮泣呼号……士兵们沿街巡逻,他们的刺刀射出冷冷的寒光。他们押着囚犯,喝斥行人;市民们像幽灵在大街上游荡。老人、孩子们骨瘦如柴,沿街行乞。妇女们和姑娘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她们饮泣吞声,受尽凌辱。她们睁大着干涩的眼睛,为一块面包出卖贞操。”贝克对穷人敲榨也十分残酷。易卜拉欣贝克趁别人危急之际,把别人屋宇房产统统抵押下来。当大多数人饥饿难捱,饥民们为一块面包相互扭打时,他却大发横财,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这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黎巴嫩社会现状,艺术形象地再现了历史。
《面包》塑造一组阿拉伯青年形象。他们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他们经过斗争风暴的洗礼,在苦难和战斗中成长。这些人物个个塑造得血肉饱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最主要人物是齐娜和萨米。他们的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他俩的爱真挚热烈,崇高纯洁。他和齐娜在洞穴中那段披肝沥胆的倾诉,发自肺腑的自白,使读者仿佛能触及主人公脉搏跳动和感情波涛,从而产生共鸣。齐娜和萨米这对青年恋人,为了阿拉伯人民自由和独立,牺牲了爱情。萨米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俩不仅为大众的面包而战斗,更为民众的自由而战斗。除萨米和齐娜外,其他正面人物形象也塑造得真实感人。如性格温和,天性淡泊,又富机智的卡米尔军士,幽默、开朗、直率粗犷的夏菲格。作者对他们着墨虽不多,但淡淡几笔已把他们的形象勾勒得分外鲜明。特别是夏菲格牺牲的情节分外感人。夏菲格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连累同志,他要求萨米开枪射死自己。其他人物如单纯天真的塔姆,仁慈高贵的祖父,他们的形象也令人难忘。
与这组正面人物形象相对照的是一群反面人物。作者对他们性格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如为人乖戾、刚愎自用、内心肮脏、色欲横流的拉西姆贝克,外表道貌岸然、阴险毒辣的检查长卢西底贝克,自私贪婪又可怜的瓦尔迪太太,卑鄙无耻的内奸哈利勒,穷愁潦倒的二流子阿卜·齐德等等,他们犹如黑夜衬托光明一样衬托着正面人物,使正面人物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更加突出。
《面包》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高度统一。
作者在书中采用了多线索推进的结构手法。主要矛盾线索是土耳其统治者和阿拉伯革命者之间的生死搏斗。围绕着这条矛盾线索的还有其他矛盾线索。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主要人物的思想矛盾,家庭成员矛盾等。整个故事情节交错起落,跌宕多姿。这里包括萨米故事、齐娜故事、塔姆故事、卡米尔故事。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织发展,时有急流湍涡令人心惊目怵,或有重峦迭嶂,叫人心旷神怡,更有柳暗花明,令人心神向往。
这部作品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它描写人物的经历富于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戏剧性强。齐娜在广场中见到被麻袋掩盖的尸首,而误以为是萨米被杀死一幕,悲壮凄清,堪称奇笔。作者着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大波动,表现了齐娜深沉的内心之爱。
《面包》还描绘了阿拉伯异国风情,充满了神奇色彩。如广袤无垠的沙漠时而狂风暴雨、飞沙走石;时而风停雨止,月华如水。浩瀚沙洲中巨石突兀,怪石嶙峋,景物变幻,光怪陆离。高大挺拔的椰枣树,潺潺的清泉,来自清真寺洪亮悠扬的宣礼声,这一切构成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美妙图画。
黎巴嫩是一个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除地方风光外,作者还着意描绘了黎巴嫩民情风光、生活习惯、宗教仪式。如对基督教徒在受难节时所做的传统宗教仪式的绘声绘色的刻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面包》的高度艺术表现力,还在于对比手法运用自如。在小说中既有人物对照,事件对照,又有环境对照。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不同人物性格特征,深化了作品主题。如齐娜和后妈的对照很突出。齐娜个性倔强,对萨米的爱忠贞不渝。当拉西姆贝克企图霸占她时,她奋起反抗,杀死贝克,走上武装斗争道路。而瓦尔迪太太羡慕别人大发战争横财,一心想“发财致富,飞黄腾达”,因此不惜出卖色相,在酒店中向土耳其人卖弄风情,甚至出卖肉体。齐娜和瓦尔迪太太的对照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照。通过人物对照把齐娜高尚坚贞的品德和瓦尔迪太太自私贪婪的特征,刻画得更加鲜明,小说中的“人们不能仅靠面包活着”的思想意义也更加突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