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384】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林凤生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印张22,2018年8月第1版,68元)

3部分:[1]星光璀璨:现代画流派与科学的不解之缘;[2]别有洞天:艺术与生活的交融;[3]交相辉映:绘画与科学的碰撞。

19世纪,照相机的发明成为压倒写实绘画的最后一根稻草,绘画的宗旨开始从“求真”转向“求美”,一些锐意创新的画家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马奈、雷诺阿、莫奈、德加:捕捉光色变化之印象的印象派;塞尚、凡·高、高更、修拉:激情燃烧的后印象派;马蒂斯、德兰:解放色彩的野兽派;塞尚、布拉克、毕加索:探索空间的立体派;透纳、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追求彻底简化的抽象画派;基里科、恩斯特、达利、马格利特:画出梦境的超现实主义;巴拉、塞韦里尼、波丘尼:追求动感的未来派;克里木特、考考斯卡、席勒:洞察内心的维也纳分离主义;蒙德里安、马列维奇:追求秩序与平衡的至上主义;德·库宁、波洛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之行为画派;罗斯科、纽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画派。

艺术家都是神经科学家。

“创意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世界名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深刻和更有趣的表达。

肢体语言:无声胜有声。

情景记忆是解读绘画的基础。

英国作家斯诺说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自然科学,一种是人文科学。两者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而绘画恰恰是沟通这两种文化的桥梁。它一头连接着各种视觉艺术,另一头连接着视觉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科学与艺术常在这里碰撞。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凡·高:戴灰色毡帽的自由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