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难题与出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354】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难题与出路

(韩保江著,人民出版社,18.2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42元)

6章:[1]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政策创新;[2]全面深化改革与重点领域突破;[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落实共富共享原则;[4]新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路径;[5]区域协调发展与东北振兴战略;[6]新国际竞争与实现中国梦。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开拓发展新境界,就是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为外部环境所扰;就是要扭住发展短板不放松,不为发展难题所惧;就是要抓住经济转型不放松,不为传统发展方式所困;就是要抓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放松,不为经济下行压力所动。

是由于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本领恐慌”造成的。

宏观调控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校正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护佑”着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宏观调控,不能只图“疗效快”,惯用“急刹车”和“一刀切”式行政干预的猛药,而应“放、防、疗、养、治”并重,提高预见性、科学性。

营商环境欠佳,它尽管摸不着、看不见,但比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的冰山、转型的火山、成本的高山”这“三座大山”的危害还要大。

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主要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深化改革要注意做好“互联网+”这篇文章。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它,老百姓的生活便利、福祉改善需要它,甚至中国领先世界、“弯道超车”也要靠它。

马克思主义有两条基本原理: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这一先进生产力,必须加快改革生产关系,进而加快变革相应的上层建筑。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所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真正意义在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允许科技创新人才或经营管理人员持股,建立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有机统一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而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说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民心工程: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不能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一味追求快速发展。

“好的经济发展”,应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的经济发展。

防范财政风险:要处理好发展和举债的关系;要努力化解老债、防范新债;要加快风险分担和风险发生的制度建设;要加强和改善财政风险的管理。

“中国道路”的真谛是“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遏制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撕裂分化世界,“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不稳定”成了“世界病”,中国政府在G20杭州峰会,提出的“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治愈“世界病”开出了标本兼治的药方。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