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智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229】用人智慧

(高玉敏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2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8元)

△共八篇:1.内圣外王:①用人先修己;②修己以明德为先;③修身莫过于知礼;④学以致其道;⑤迁善改过,方能成己成人。2.求贤若渴:①尚贤者,政之本也;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③千金易得,一将难求;④礼贤下士则群贤毕至;⑤不拘一格降人才。3.识人荐贤:①事之至难莫若识才;②选贤荐能要德才兼备;③举贤之道在于公正;④察表知里,辨材须待七年期;⑤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4.量才善任:①量才授任,人事相宜;②用人要用长;③信之任之,用则勿疑;④用士莫求全;⑤政在得人,不在员多。5.用才有术:①用人贵在用当其时;②用人当有容才之量;③酌情放手,逸于任使;④宽严相济,恩威并用;⑤上下同心,其利断金。6.厚学树人: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②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④砺所以致刃也;⑤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7.留才聚才:①率先垂范身为先;②留人先留心;③推诚以待人;④要文利并重;⑤赏识管理凝聚人才。8.奖惩有方:①治国先治吏;②治吏以良法为先;③从严治吏关键在从严监督;④德绩并重才能“考准”干部;⑤厚赏重罚是利器。

○“内圣外王”是儒家提倡的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内圣”就是个人通过不断“修己”,努力提高自身德行修养以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外王”就是个人用高尚的德行修养来治国安民,即“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当代,包含了“修身养性,追求至善,成人成物,建功立业”等思想。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己“出众”才能“服从”。

○儒家讲静坐、道家要神游、佛家需入定,就是在精神上认真反思、约束自己。

苏轼:“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即:学习应当每天有所进步,这话应当成为对自己的要求。道德修养贵在每天觉得有所不足,这个道理在于提醒人们力戒骄傲。

○南宋·王应麟《小学绀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荀子·非十二子》:“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以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即:不被别人的赞誉诱惑,不对别人的议论恐惧,遵循道义做事,使自身行为端正,不为外物所动摇,这就叫作真正的君子。

○《大学》:“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即: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贤人可以安定国家。

○东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即:国家生存还是灭亡的根本,有序还是混乱的关键,都在于严格选拔人才。

○邓小平说他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一是抓住发展机遇,二是发现和使用人才。

○《尚书》“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国必残亡”。即:举荐人才最根本的依据,首先应是志向和理想道德,其次是做事能力,再次是军功。做不到这三点,国家一定会削弱或灭亡。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有才无德,行而不远”。

○有德无才难当大任,不可不慎用;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重用了会更危险。

○东汉·徐幹《中论·修本》:“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即:道路没有坎坷就不能了解拉车的是不是良马,责任不重大就不能知道一个人的品德。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时穷节乃现,板荡识忠臣。”

○魏源: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战国策·秦策三》:“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情”。即:罢黜无能的官吏,裁撤无用的机关,减少没有急用的职位,杜绝私人的请托。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

○司马光:“任吏以职,但总大体”。即君主应把职位授予官员,自己只需总揽大局即可。

○东汉桓宽说:“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范仲淹:“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即“没有冥思苦想的思考,就不能把黑白分清楚;没有专心一致的做事,就不会有显赫的功绩。

○孟子: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清朝对官员考察“京察”与“大计”。三年一次。

(2017年10月5日下午6:15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