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681】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

(陈晋著,学习出版社,21.9万字,2019年7月第1版,78元)

△14部分:①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②中国道路及其来龙去脉;③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④毛泽东与道路探索;⑤邓小平与道路自信;⑥从长征到新时代长征;⑦中国道路上的改革新出发;⑧中国道路上的精神谱系;⑨中国道路上的领导作风;⑩中国道路上的传统文化;⑪中国道路上的当代文化;⑫文化自信及其由来;⑬从文化自信看中国道路;⑭中国道路,何以自信。

〇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是一切大事业大目标的灵魂和生命。

〇新时代“新”之所在,在于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在党的理论旗帜上书写了新内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新的时代特征,从而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在于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在于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于中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开启分两步走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于明确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使命,从而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

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〇中国道路,是途径、理论、制度和文化四种形态在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其形成和发展,有其总依据、总布局、战略布局和总任务;有14条必须坚持的内容;是一个体系,由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若干具体道路组成。

〇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直接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拯救和发展中国的先进道路逐步演进的根本成果;中国道路奠基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道路的本质灵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〇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具体的构筑过程;中国梦是国家梦想和人民梦想的统一体;中国梦是共享的,不是分化的;中国梦的实现不光指物质财富和经济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指标;中国梦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〇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个是思想方法,一个是工作路线,一个是主观能动性。

〇历史的公平之处恰恰在于,道路的探索过程常常是寻找和确立常识的过程。

〇邓小平不仅有开创道路的政治勇气,还有坚持这条道路的坚定自信。

〇“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

〇“邪路”,是改旗易帜的资本主义道路;“回头路”,是指封闭僵化的老路。

〇要走好新时代中国道路上的长征路,要拥有必信之心、坚持必护之理、锻造必胜之师、走好必由之路。

〇这个精神谱系,既是中共党内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涵养中国道路软实力的深厚文化土壤。

〇把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是通过丰富具体实践来实现的。

〇让历史告诉未来,凭经验、凭精神。

〇心中有民要求站稳人民立场,心中有戒要求树立规矩意识,心中有责要求发扬担当精神。

〇“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

〇4个支点:撑起担当的事业天地:进取精神、底线思维、浩然正气、果断行事。

〇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昂扬进取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〇人民需要的文艺作品,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有筋骨,就是有思想立场、有信仰坚持;有道德,就是教人向上向善;有温度,就是情感价值向上的感染力。

〇好的作风:态度上很真诚;内容上重实际;风格上看对象。

〇文化自信:文化自知、文化自行、文化自新。

〇思想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引;政治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制度保证;政治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具体“路线图”。

〇一条路子、一面旗帜、一个倡议、两种关系、三个作用。一个蓝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3月27日夜11:25阅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