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全二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3867】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全二册)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50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128元)

△这本书的选录范围,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历时数千年,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多方面的题材,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较为全面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及其深邃的精神内核。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记载了自尧舜至东周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产不毁乡校。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战国初年,前后约五百年。

○《牧民》篇中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把它们作为维持国家与社会稳定的四大纲纪而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老子哲学,一切围绕着他所预设的“道”来展开的,由此呈现为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三个层次。

○孔子的仁学实际上是人学。他重视人,强调人要自重自律,修养完美的人格;强调推己及人,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德泽于民,为政者应端正自身获得人民的信任。这种积极的人道主义、人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

○一个人挣脱了自身对功名利禄、金钱权位之类的贪欲,去除了精神层面的一己之私,才能在精神上无待而游于无穷。

○商鞅:“法者,所以爱民;礼者,所以便事也”。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的集大成之人。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礼运,即礼的运行。

○中庸,以中为用;不偏不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校训)。

○“察今”的意思是制定法令制度必须考察当今的实际情况,即“察今变法”。

○“形与神俱”。

○如果说公元前139年汉朝“凿空西域”具有划时代的全球意义,那么张骞对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贡献堪称卓越。

○“万物咸睹”,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不被记载的。

○陆贽认为,贪贿“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

○王安石提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观点,暗喻美好的理想尽管无比瑰丽,却往往难以实现。他认为,想要观赏到世间险怪奇丽之景,务必要“有志有力”,且“不随以怠”。人生亦当如此,只有通过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不怠惰、坚持到底的精神,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邓牧(1246——1306),《吏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