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288】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杨少华著,人民出版社,35.1万字,2014年12月第1版,48元)

8章:[1]“革命”概念的发展历程;[2]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革命精神;[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4]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结构功能;[5]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逻辑;[6]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演进;[7]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经验总结;[8]革命精神火炬代代传。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观为统领,综合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丰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发展逻辑及历史经验。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剖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毛泽东认为,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团结、动员和激发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力量的源泉,是形成整个国家和民族信念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所倡导的革命精神:[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实事求是的精神;[3]艰苦奋斗的精神;[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5]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邓小平:“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搞建设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共同内涵:[1]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2]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4]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主体结构:理智要素、情感要素、意志要素。

生成条件: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精神的理论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历史源泉;中国革命实践是革命精神的现实基础。

在1957年《人民日报》的“七·一”社论中,毛泽东指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

革命精神的转型与创新:[1]由“斗争至上”向“和合包容”转型创新;[2]由“相对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型创新;[3]由“革命浪漫”向“理性务实”转型创新。

金冲及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现存社会秩序下的渐进的改革,另一种是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原有社会秩序的暴力的革命。

性是最有效的精神净化剂和过滤器,是拒腐蚀不变质的最坚固的精神堤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