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接舆歌(《论语·微子篇》)》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梁靖云 【本书体例】

【原文】:

《论语·微子篇》(1):楚狂接舆(2),歌而过孔子曰(3)

凤兮,凤兮(4),何德之衰(5)。往者不可谏(6),来者犹可追(7)。已而,已而(8),今之从政者殆而(9)

孔子下(10),欲与之言;趋而辟之(11),不得与之言。

【鉴赏】:

这是一首讽谏歌谣。歌辞的作者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论语·微子》、《庄子·人间世》、嵇康《圣贤高士传》、《韩诗外传》等书中均简要记录过其事迹片断。历代注家对其身世说法不一,兹录稽康《圣贤高士传》〈引自朱自清《古诗歌笺释三种》〉中的一般记载,虽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对我们了解接舆其人的思想性格,不无参考价值。

“狂接舆,楚人也,耕而食。楚王闻其贤,使使者持金百镒聘之,曰:‘愿先生治江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门外车马迹何深也?’接舆具告之。妻曰:‘许之乎?’接舆曰:‘富,人之所欲,子何恶之?’妻曰:‘吾闻至人乐道,不以贫易操,不为富改行。受人爵禄,何以待之!’接舆曰:‘吾不许也!’曰:‘诚然,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载紝器,变姓名,莫知所之。尝见仲尼,歌而过之曰……”

从这段注和类似的其他记载中,可以略知接舆是一个有一定道德修养和治世能力的“贤”者,但却不愿从政,而是退隐山野,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因佯狂不仕,故人称楚狂。

诗歌讽谏的对象是孔子。

根据《论语》记载,接舆是在孔子赴楚后住地的门外吟唱的。孔子在屋里听到歌声,随即下堂出门,想和接舆交谈,然而接舆已经走了。歌声从大门外传入堂内,说明接舆吟唱时声音之洪亮,明明是唱给孔子听的,却又故意“趋而避之”,其行动确乎有点颠狂。然而,从诗歌的内容看,颠狂是假,对孔子进行讽谏,才是他的真意。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诗歌一开始就以第二人称的口气,声声呼唤“凤凰啊,凤凰啊”,这是一个暗喻,表面上是对孔子的一种赞美。这里借用凤凰来讽喻孔子,意谓“你不是自诩为才德高尚的人吗?“接着,诗意陡转,提出“你的圣德为什么这样衰微了呢”,用反问的语气,指斥孔子空有德高望重的虚名,并无德行可言。古代相传,凤遇圣君乃出现,如值衰世则隐而不见。在接舆等当时的隐士看来,春秋后期,社会混乱,坏人当道,有才德的人本当隐退,而孔子却周游列国,积极宣传改革政治的主张,实在是不识时务。这在《论语》的《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微子篇》)中也可以得到证明。隐士桀溺对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在接舆、桀溺等隐士看来,乱世隐退,逃避现实,才算有德之人,所以朱熹《论语集注》说“何德之衰”是讥其人(孔子)不能隐为‘德衰’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是接舆对孔子经历的评价,也是给孔子指出的道路。接舆对孔子过去的挽救天下的危亡,风尘仆仆、周游列国的行动是完全否定的。认为过去的孔子,已无法劝阻;今后还可用“正确”的行动去补救已往的过失,那就是,避世隐居,当一个接舆那样具有“风德”的人。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注曰:“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这种解释是很有道理的。接舆用复沓的歌词,强烈的感情,劝告孔子“算了吧,算了吧,”因为世乱已达极点,统治者没有德行,都处于危亡的边缘,劝孔子不必再辛劳的奔波劳碌了。在这两句话中接舆给孔子开列的处世药方,虽然是不足取的,但他对现实社会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批判态度却是值得称赞的。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隐士对孔子的讽谏,表现了当时的隐士们对社会现实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感情,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抨击春秋末年奴隶主阶级黑暗的政治统治,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他们那种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则是消极的,和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这首诗歌在客观上刻划了一个积极干预社会现实,努力推行改革主张的正面形象,反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这首诗歌本身,并没有正面刻划孔子听了接舆讽谏后的心理状态。只是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下,欲与之言”的行动,至于“言”什么,没有说。但我们从《论语》的其它篇章中,却可以清楚地知道,孔子绝不会按照隐士们指引的道路去逃避现实,归隐山林。孔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应当充分肯定的。这也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反映了我国早期民间歌谣创作的一些规律。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一文中说过:“诗歌是民众为了发泄内心的情绪而作的;他并不为听众计,所以没有一定的形式。他如因情绪的不得已而再三咏叹,以至有复沓的章句时,也没有极整齐的格调。”〈引自朱自清《古诗歌笺释三种》〉顾先生的论述对象们认识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是颇有启发的。在《接舆歌》中,作者运用比喻开头,以凤凰暗比孔子,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这和《诗经》中“比”的写法是一致的。对偶句的运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是典型的对偶;多用复沓词语,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唱出和谐的音韵,如“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即是,这些写作手法,在后代的诗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层意思,但各层字句不等,没有整齐的章段。在《诗经》里,不同层次的内容,复沓重唱,给诗歌带来了更多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这种结构显然是受到民歌古诗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