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心史》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瑞明

《心史》是一部记述南宋灭亡、蒙古兴起及元代初年史事的珍贵史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久久书》;下卷包括杂文及《大义略叙》。

作者郑思肖(公元1241-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他的字和号,皆寓有怀念故国的情意。每逢过年过节,他就哀痛不已,含泪向南方跪拜,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人。宋亡后,改名思肖,思肖即思赵宋。他有诗曰:“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还有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充分反映了他忠贞的民族气节。他毕生不娶,孑然一身,匿居苏州破庙中,闭门著作,扁其室曰:“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移置于“穴”字,即成“大宋”。他受理学家的影响,认为“天地万化,悉自此心出”,因名其书为《心史》。所著终于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但每篇仍冠以南宋恭帝的年号“德祐”,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是赵宋的臣民。他始终仇视蒙古统治者,《大义略叙》记载:蒙古军南下时,虽未遇大战,但所陷城郭,悉荡为平地;并极尽其搜刮勒索之能事,“胁索金银曰撒花”,“尽劫子女玉帛曰打虏”。灭南宋后,搬运军器、米粮、玉帛、金银、宝贝、文籍,水陆兼运,舟车相继,“历月逾岁,曾未止歇。”蒙古统治者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极为深重,《中兴集甲·郊行即事》:

一变太平业,民生若失巢。

乏牛耕瘠土,多马坏荒郊。

花圃半栽菜,谷田多长茅。

幡然欲深隐,远与世相抛。这类记录,如让他所痛骂的所谓“元贼”得悉,就会被全部销毁。因此,他将全书封存于铁函中,沉入苏州承天寺井内。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被发现,于是有《铁函心史》之称。

郑思肖对南宋抵抗蒙古军的民族英雄,寄予深切的怀念与无限的崇敬。《心史》详细记载了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英雄业迹。特别是为了歌颂文天祥慷慨就义的伟大精神,专门写了《文丞相叙》及《赞文山忠烈》。当民族危亡之际,文天祥毁家纾难,“倾家资,纠集吉赣乡兵三万人勤王。”文天祥与蒙古军谈判时,一见投降的吕文焕、范文虎,大骂无耻,痛数其罪;见蒙古军大将伯颜,伯颜问其为谁,答曰:“大宋丞相文天祥。”伯颜要他行跪拜礼,他说:“我南朝丞相,汝北朝丞相,丞相见丞相,不跪。”他被俘后,坚贞不屈,许多人费尽心机诱降,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不懂投降是什么一回事!”他的妻妾子女被拉来哀哭劝降,他义正辞严地说:“如果你们真是我亲人,难道还会要我叛变吗?”郑思肖对张世杰壮烈殉国的高大形象,竭力加以维护,厓山海战失败的原因,不少人归咎于张世杰指挥失误。郑思肖不以为然,厓山海战,本来宋居于优势,宋军乘夜劫寨,“斩贼首,累一二千级”,其所以转胜为败,主要是有叛将(失其姓名)带领三百人投敌,泄漏了军事机密。

《心史》对厓山海战及常州保卫战等记载详细,可补“正史”之不足。南宋自理宗以后,实录、日历残缺不全,出于南宋遗民手笔的一些野史笔记多经元代人窜改,文天祥的诗文集在元初亦难逃这一厄运。《心史》则未遭窜改,得以保持其本来面目,所记皆其亲身见闻,其史料价值当更珍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