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动物园的故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动物园的故事》

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一个长篇独幕剧。剧中只彼得和杰里两人。彼得代表一般人,是个诸事如意的中产阶级人物,收入稳定,家庭美满,以阅读自娱。但他不喜欢交往,既怕别人了解自己,也不愿真正认识自己。他在公园里遇上代表荒诞意识的流浪者杰里。两个毫无共同之处的人坐在一张长凳上,但杰里却主动攀谈,问这问那,迫使彼得承认自己生活得并不如意:空虚、孤独、苦闷。不然为什么要龟缩在公园的一张长凳上呢,这不正象征了他在生活中的处境?杰里借用他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动物的处境向彼得说明人在宇宙中正如动物在动物园中一样,一切都用栅栏互相隔绝。而且,人与人之间,正如他跟房东太太的狗之间一样,很难互相沟通互相了解。彼得不愿意听下去。杰里作为一种异己力量,要把彼得从长凳上挤下去,使他从而认识到他所占有的社会地位并不稳固,就像在长凳上没有存身之处一样。杰里刺激彼得为争夺长凳上的地位起来和他决斗,也就是说,帮助彼得通过主动行为,通过与人打交道来认识自己,来真正行使一个人的意志。最后,当彼得发怒时,杰里掷给他一把刀子,彼得举刀自卫。不料杰里扑上去,迎刀锋而死,在死亡中得到满足。对生活已感到厌倦绝望的杰里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打破了人与人的隔膜,和彼得沟通了思想。此剧旨在表现社会与人的对立,人与人的隔绝,人的孤独,显示生活的绝对无意义和人与人沟通的困难。只有暴力是交流的唯一方法。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1961。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出版于60年代之初,至70年代而轰动文坛,在国内印销达800余万册,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文科学生的必读书。

小说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地中海中的皮亚诺扎岛 (这个岛并不存在) 上的一支美国空军飞行大队。但小说的笔墨又并不在具体地描述这支大队的作战情况,而着重在其官僚体制,以及这个体制之下的人际关系,还有那残酷荒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主人公尤索林是飞行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的上尉轰炸手,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暗算他,企图置他于死命,因此他反复诉说,积极筹划逃离这个“人全都疯了”的世界。他装病,结果被从医院撵了出来,他指望在医院里度过战争余下的岁月的希望破灭了。他指望飞完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规定的飞行任务,遣送回国,但是在飞行任务之上,还有一个更强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军规规定,“无论何时,你都得执行司令官命令你所做的事”,所以,即使完成了飞行任务,司令官也还是可以叫你继续飞行,“你还是得去飞行; 否则,你就犯下了违抗上校命令的罪行,那样一来,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当真就要向你问罪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神经错乱的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但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 如果你在“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就证明你头脑清醒,决不是个疯子。因此,如果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可你一旦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再是个疯子,你就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你若再去执行飞行任务,那你准是疯了; 而如果你不再去执行任务,就证明你没有疯。你就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此反复,以至无穷。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个“圈套”由军事官僚体制造成,专门用来箝制小人物,它实际只是一种象征——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中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力量,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执法者可以利用它作随心所欲的解释来制裁人,压迫人。目前,“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作为一个新词汇在英语中广泛使用。

海勒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完全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表现手法,其中,没有首尾相连的情节节构,也没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但是,读者却不难在它喧闹、粗野、疯狂,乃至杂乱松散的氛围中,体味出作者深沉的黑色幽默: 在他们的世界里,到处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存在,它使人困惑,使人啼笑皆非,它捉弄人,折磨人,同时又像梦魇般使人无法摆脱,荒谬绝伦。作者的这种把生活漫画化的夸张手法,表现了比现实真实更高一层次的真实,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的真实反映。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品的整个基调都是比较绝望的,尽管他善于把残酷与痛苦改换成幽默抒发出来,但是,以解嘲的方式来减轻痛苦,正是作者无可奈何,以至绝望的表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