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普鲁斯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普鲁斯特

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是“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系列名著,也是“意识流”较早的标准代表作《追忆流水年华》 (1913-1927),在法国小说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欧美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位知名的医生,母亲出身犹太血统。普鲁斯特自幼病魔缠身,体格虚弱,他对周围的人情世态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格外敏感。普鲁斯特一直在巴黎长大,一生中很少离开过巴黎。他记忆中,只有两次到过住在奥多伊尔和伊利埃的亲戚家,而这两个地方便成了他的七卷本小说《追忆流水年华》 前半部分里一个杜撰的环境——贡布雷村(Village of Combray) 的原型。上贡多塞中学时,普鲁斯特就和他的几位同学在1887年创办了自己的小型油印刊物,印行了几期便于1988年停刊。毕业后,普鲁斯特升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攻读法律和政治学。然而,他的兴趣在哲学。他对保尔·德斯拉丹和亨利·柏格森关于“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学说尤其着迷,这些深深地影响了普鲁斯特后来的创作。同时,他还经常参加上流社会的文艺沙龙,广交名流。1892年,他又和亨利·巴比特一道创办了《宴会》杂志。他经常为此刊撰写随笔、短篇小说及书评,但他那优雅而又近乎造作的文体连他的同事都不屑一顾。同样,于1896年出版的《享乐与时日》也不过是一集在风格上以模仿为主的短篇小说、歌和随笔。1895年普鲁斯特莸学士学位并毕业。由于旧病复发,他在1896—1909年期间很少发表作品。不过他倒是在1899年翻译英国美学家罗斯金的一些美学著作,特别是有关艺术与建筑的思想对他启发颇大。1903、1905年父母相继故去,他孤身一人来到布罗旺开始了他的巨著 《追忆流水年华》的准备阶段,同时他于1906年结束了自己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让·桑特伊》,它就是 《追忆流水年华》的雏型,这部作品表现了普鲁斯特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非凡本领,许多在他代表作中充分发展了的细节是来自这里的。但他为了建立起自己的美学观点以更好地驾驭这部力作,他推迟动笔开始于 1908年写作 《驳圣 · 伯甫》的批评专著。这部作品后来却写成了探讨他自己的回忆、思想和情感流程的书,书中批驳了圣·伯甫的文艺批评观点,认为作品与作者个人的联系不宜过于密切。他于1909年开始的 《追忆流水年华》的初稿于1912年完成。其中第一卷的面世费尽周折,最后他只好在1913年自费刊印。后由于一战爆发,其它几部的刊行受到耽搁,不过这倒使得普鲁斯特有机会修改并把它们扩充为两倍于初稿的长篇巨著。1919年,普鲁斯特的第二卷《在花枝招展的少女身旁》(一译《少女花影》) 连同他的第一卷《朝着斯旺家》重印本同时由《新法兰西评论》 出版。第二年,《在花枝招展的少女身旁》获龚古尔奖,他一举成名。1922年于巴黎病逝。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且声誉与日俱增。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结构缜密,布局严谨。作品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叠合交织等意识流表现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生活,从时间和记忆中发掘外在现实同内心世界的联系,使超越时空概念的潜意识成了直正的主人公。作品故事的无连贯性,正是作者打破传统小说格局而进行的创造与革新。普鲁斯特的小说是人类想象力最深刻、最完美的典范。他的句子就像蜿蜒曲折的意识流程,复杂多变,但有时也极简洁灵活。他的语言流畅自然,讽刺辛辣尖苛。感情生动丰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人回味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