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祖《游雁荡山日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徐宏祖:游雁荡山日记(节选)

徐宏祖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溶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作者到宁波访族兄徐仲昭后,并游览普陀山,回程登临雁荡山,共游览五日,这里选的是前两日的游记。

雁荡山是我国著名风景区,在浙江乐清县东北,传说绝顶有荡,水常不涸,为秋雁栖息之地,故名。山中有风景点三百八十多处,峰岩洞瀑,星罗棋布,古刹亭台,比比皆是,美不胜收。作者精心剪裁,巧妙结构,以游程为序,将一路景观描绘得浓淡相宜,疏密相间,色彩斑烂,如诗如画。

作者善于抓住峰岩洞瀑的特点,稍加形容,便形态毕现。如“雁荡诸峰,芙蓉插天”,仅八个字,就勾勒出雁荡群峰的高标与秀丽。写老僧岩,是“袈衣秃顶,宛然兀立”;写石梁洞,是“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写水帘谷,是“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写玉女峰,是“顶有春花,宛然插髻”,写法不一,景色各异,寥寥几笔,形神毕肖。作者为了写出灵峰道上所见诸峰的峭拔险峻,一气连用六个比喻:“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如削,是形容山峰如刀劈斧削,极为险峻;如攒,形容山峰聚集,重峦叠嶂;如骈笋,形容山峰如笋对峙排列,直指云天;如挺芝,形容山峰挺拔危覆,清丽秀美;如笔之卓,形容山峰直立,峭然突起;如幞之欹,形容峰顶似倾侧的头巾,危斜而险。六个比喻,把“峭立亘天,危峰乱叠”的灵峰形容得维妙维肖。可见作者是慧眼识景,妙手为文,不愧方家手笔。

十二日的日记主要是写灵岩周围的景色。灵岩即屏霞嶂。作者以“顶齐色紫”四字概括了屏霞嶂的特色:山石紫如霞,形列如屏。灵岩与灵峰俱为雁荡风景佳绝处。灵岩周围峰岩叠出,洞穴争奇。作者对一般的峰岩洞穴或是点到为止,或是一笔带过。而对“嶂右第一奇”的龙鼻水和“嶂左第一奇”的天聪洞,却作了精细的描绘。写龙鼻水,先写洞穴的形状和大小:“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再写其特征:穴内色俱黄紫,唯独罅口有石纹一缕,色呈青绀,如石龙蜿蜒,自洞顶贯入洞底,一爪悬空,作腾攫之势,爪旁垂下一石如鼻,鼻端有手指大小的孔,水从孔中滴沥而出。这样既写出了龙鼻水的特色,也写明了之所以命名为“龙鼻水”的缘由。写天聪洞,先写洞的外景:沿着石级登到石门槛,向下俯视,下面是深渊,上面是高山,天聪洞嵌在这危崖上,怎不奇绝。再写洞的内景,描写其构造与特色:“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正如明人诗中所写:“僻洞幽深涧道通,吹风透日故名囱。千层绝壁攀援上,谁道崔嵬不可穷。”最后作者以四句总括:“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这是作者身临奇境而情动于中所发出的赞叹。继而又以对灵岩外观的描写作结,这就将灵岩的雄奇壮丽推向了更为广阔的境地,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这篇游记风格清丽自然,写景状物的技巧颇为高明,善抓特征,比喻精当,往往几笔勾勒,稍加形容,便使峰岩洞瀑形神俱出。叙述有详有略,恰到好处,时有奇笔妙语,令人神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