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子产不毁乡校

(襄公三十一年)

【题解】

老百姓的评论,是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无情的镜子。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却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估价,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并不意味着顺从;相反,沉默中蕴含着可怕的力量。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283],以论执政[284]。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285],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286],不闻作威以防怨[287]。岂不遽止[288]?然犹防川[289]: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290],不如吾闻而药之也[291]。”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292]。小人实不才[293]。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294]?”仲尼闻是语也[295],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

[283]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284]执政:政事。

[285]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286]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287]作威;摆出威风。

[288]遽(jù):很快,迅速。

[289]防:堵塞。川:河流。

[290]道:同“导”,疏通,引导。

[291]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

[292]信:确实,的确。可事:可以成事。

[293]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294]二三:这些,这几位。

[295]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当时只有十岁,这话是后来加上的。)

【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国家政事。然明对子产说:“毁了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完了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我听说尽力做善事,能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能防止怨恨。靠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不如让我听到这些话而作为药石。”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您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终于这样做下去,这确实有利于郑国,岂独有利于这些大臣?”孔子听到这些话,说:“从这里来看,别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评析】

春秋时的乡校,让我们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在希腊、罗马凡,自由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乡校自由地议论政治,与希腊、罗马的情形有些相似,但有一个重大差别:乡校的平民百姓虽然可以议政,却无权参政,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别。

不过,考虑到中国传统等级制度之下的政治专制,能移开一个口子让老百姓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统治者,真是要很大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得上几十年、几百年才会见到一次。

完全可以设想到老百姓议政的内容,比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风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宫廷秘闻,某个官员乃至国君的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平民百姓中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目中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眼睛盯住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