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章第四十九 [美国]庞德》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献给七湖,不知是谁写的

雨;空阔的河;远行,

冻结的云里的火,暮色中的大雨

茅屋檐下有一盏灯。

芦苇沉重,垂首;

竹林细语,如哭泣。

秋月,山从湖中升起

背倚着落日,

夜晚像一幅云幕,

抹去了轻波;而桂树

枝干尖细,刺穿夜幕,

芦荻丛中一支凄凉的曲调。

风从山背后

吹来钟声。

帆船四月过去,十月可能归来

船消失于银光中;缓缓地;

只有太阳在河上燃烧。

在秋旗抓住落日的地方

只有几缕炊烟与阳光交叉。

然后,雪急落于河上

整个世界盖上白玉

小船像一盏灯在河上漂

流水似乎冻住了,而在山阴

却有人自在悠闲

雁扑向沙洲

云聚集在窗口

水面空阔;雁字与秋天并排

乌鸦在渔灯上喧噪

光亮移动于北方天际;

那是孩子们在翻石头抓虾。

一千七百年清来到这些山间

光亮移动于南方天际。

生产财富的国家却因此而负债?

这是丑事,是盖利翁。

这条河静静地流向Ten Shi

虽然老国王建造运河是为取乐

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

日月出兮

旦复旦兮

日出;工作

日落;休息

掘井而饮水

耕田而吃粮

帝王的力量?对我们它又有什么意义?

第四度;静止度。

降服野兽的力量。

(赵毅衡 译)

注释:

《诗章第四十九》常被称作《七湖诗章》。这是庞德以一本题为“潇湘八景”的诗画册为素材写成的。此画册每诗附有一幅中国画和一幅日本画,诗无作者署名,据考可能是日本汉学家所作。

原文为San Yin。

原文为Tsing,可能指康熙(1662—1722)皇帝南巡一事。

盖利翁(Geryon),希腊神话中守卫地狱第八层的怪兽,欺骗的象征,人首,兽身,蛇尾。

原文如此,看来是地名,未能考实。

原文是汉字日语读法的拉丁字母拼音。这是《尚书》所载据说是舜时的民歌“卿云歌”。

这一段诗据称是尧时的“击壤歌”的相当忠实的翻译。

庞德对爱因斯坦的四度空间理论相当反感,认为它“没有哲学意义”。

【赏析】

庞德穷其一生写作《诗章》。这部鸿篇巨制长800多页,约23 000行,格调是抒情的,笔力是散漫的,运用了多种语言、暗示、隐喻,被称作现代史诗。在结构上,诗人模仿《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的形式,对现代人的精神、肉体、灵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可以看做是他哲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中经常出现诗人自己的声音,也可说是一部诗体自传。这里所选的短诗就取自该诗篇。

据传《诗章第四十九》是根据16世纪的一个日本汉学家的“潇湘八景图”及题诗所作。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风情,有中国古诗的韵味和中国哲学的精髓,也可以看做是他在中国哲学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努力及革新诗歌的尝试。

庞德一度痴迷于中国山水画空灵静谧的意境,悠远绵长的韵味,此诗前半部分就是对“潇湘八景图”上汉诗的翻译及对景物的补描。“空江”、“冷雨”、“孤旅”,“茅屋”、“秋月”、“竹林”,寥寥数语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国诗词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意境深远的特点跃然纸上。同时,这些景物也诠释了古代中国怡然自得、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与哲学理想。庞德对中国的热爱、对中国哲学的热爱概源于此。正是中国诗歌优美的“意境”,“境”中直观了然又神秘莫测的“象”催生了影响庞德一生的意象主义运动。这首诗语词简练精当,名词居多,修饰词语较少,符合意象派“省略”的创作法则,也接近于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特点,且无韵诗的格律形式,也最能与白描的特点契合。

意象并置是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

雨;空阔的河;远行,

冻结的云里的火,暮色中的大雨

茅屋檐下有一盏灯。

芦苇沉重,垂首;

竹林细语,如哭泣。

“雨”、“火”、“灯”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一种情境,众多意象营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氛围,当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时,诗歌的张力顿时增大,想象空间也无限延伸。

跳跃性强是此诗的又一显著特点。不仅以上所举的意象是跳跃的,在逻辑内容上也是跳跃的: 从“水面空阔;雁字与秋天并排”到“一千七百年清来到这些山间”,从“生产财富的国家却因此而负债?”到“第四度;静止度/降服野兽的力量”,诗节的切换无任何外在的逻辑关联。如戴卫·博金斯就曾指出,跳跃叠加的意象、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逻辑关联是《诗章》的基本特色,也是现代派的基本特色。这种手法实则也是对传统的诗歌格律形式的挑战。而这种跳跃性是一种美,它可以增加阅读时的逻辑语法障碍,从而挑战了读者的耐心与极限,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获得挑战审美疲劳的享受。此外,大量的用典,陌生的拉丁文、希腊文也是导致阅读障碍的重要因素,也使诗歌产生陌生化的美学效应。

这首诗充分显示了庞德对中国哲学的高度认可和热爱。其中对静止的物象的描写与“第四度;静止度/降服野兽的力量”都是对“静”的力量的描述,也是对“以静制动”的中国哲学的赞扬。高度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也点燃了人类贪婪的欲望,当庞德转向东方的中国时,他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怡然与超然,他看到无欲无争的农业文明所蕴含的“静”是降伏喧嚣的海洋商业文明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首诗同《诗章》中的大部分诗节一样,对疯狂的财富掠夺、侵略战争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如清朝的衰亡使“生产财富的国家却因此而负债?/这是丑事,是盖利翁”。如果物欲可以导致现代文明的毁灭,那么重拾古老的中国哲学是否有济于世?

(乔 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