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连海姆战役之后 [英国]骚塞》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

老卡斯帕尔已把活干完,

他静坐在夕阳的余晖里,

静坐在自己屋舍的门前;

他的小孙女威勒玛茵,

嬉戏在草地上,在他身边。

她看见她的哥哥皮特金,

滚动着一件东西又大又圆,

那是他在游玩时捡来的,

在离家不远的那条小河边;

老人走上前来想问个仔细,

是什么东西这么又光又圆。

老人将那东西拿在手里,

孩子站在一旁满目惊疑;

老人看后不禁摇了摇头,

接着又发出深沉的叹息:

“这是一个可怜人的骷髅,

他死于那次伟大的战役。

“我在菜园里也发现过骷髅,

它们在这儿可不算希奇;

当我在田里耕地的时候,

犁头常把它们从土中翻起。

因为曾有几千名战士呵,

都死于那次伟大的胜利。”

“告诉我们那是怎么回事情,”

小皮特金忙向爷爷发问;

威勒玛茵也仰起了小脸,

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告诉我们那次战争的事吧,

和他们干吗要打仗的原因。”

“在那次战役中,英国人

把法国人打得溃不成军;

但他们究竟为啥要打仗,

我也搞不明白说不清。

但大家都说,”老人讲道,

“那次战役真是赫赫有名。

“我父亲那时住在布连海姆,

在离这小河不远的地方;

他们一把火烧了他的房子,

逼得他只好逃奔他乡:

他携妻带子到处去飘流,

难以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

“火和剑蹂躏着这里的一切,

举目四望到处一片荒凉;

有多少母亲和新生的婴儿,

在那次战火中悲惨地死亡:

但你们知道,在每次著名的

战役中,都会有这样的景象。

“据说当我们赢得了胜利,

战场的景象实令人神伤;

几千具尸首满地狼藉,

发烂发臭曝晒着骄阳:

但你们知道,在每次著名的

战役中,都会有这样的景象。

“马尔勃罗公爵却倍受颂扬,

尤金亲王也赢得了荣誉;”

“但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呵!”

小威勒玛茵打断了他的话题;

“可是,可是……我的小孙女,

那是一次著名的战役。”

“人人都对公爵大加颂扬,

是他赢得了这伟大的胜利。”

“但这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小皮特金又打断了他的话题:——

“这我也说不清,”老人喃喃自语,

“但那是一次著名的战役。”

(顾子欣译)

【赏析】

布连海姆战役发生于1704年8月13日,在多瑙河北岸巴伐利亚布连海姆村附近。在马尔博罗公爵的指挥下,英国联合奥地利在这里打败了法国和巴伐利亚的联军。马尔勃罗公爵凯旋后,英国为他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官邸,命名为布连海姆宫。骚塞的诗作《布连海姆战役之后》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的。这是一首语言明快的叙事诗,写一个小姑娘和哥哥在战场附近发现了战死者的髑髅,并请求他们的祖父讲述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祖父告诉他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惨烈战争,很多人在战争中死去,也有人从这战争中获得巨大荣誉,但他无法说明战争的原因和由战争所带来的好处,他只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著名的战役”。这揭示了人们几个世纪以来对许多毁灭欧洲的战争的疑问——国王为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荣耀而战,农民从战火纷飞的家园逃离,战士倒在战场上,那么这些战争真是“伟大”的吗?诗歌通过老人与孩子间的对话提醒读者,对包括布连海姆战役在内的一些所谓“著名战役”的真正价值,需要更为理性地反思。

诗歌在人物安排上看似简单,却十分巧妙。它采用老人向小孩讲述的方式,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这场战争,并产生新的思考。老人是既有价值观念的代表,他讲述中不断重复,说“那是一次著名的战役”,它“真是赫赫有名”,却无法回答孩子们关于战争价值的问题——“他们究竟为啥要打仗”、这么残忍的战争“究竟有什么好处”。两个小孩的疑问让人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孩子具有童真之心,往往能不受蒙蔽,在他们看似无知的提问中恰恰蕴含着真理,揭露出成人世界的荒谬。

通过孩子的心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骚塞借助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诗歌所要表达的应当是对于那些无辜死者的同情与悼念。在那样一块小小的田野里,双方的死者达数千人,以至于多年以后还经常能发现骷髅,这种惨烈与残忍让人触目惊心,在这种震撼中,关于战争正义还是非正义的讨论已无关紧要,这就是湖畔派柔弱的同情与人道主义观念。

《布连海姆战役之后》叙述简朴,但在简朴的对话与描写中,总有不为人注意的匠心,以不经意的方式达到绝佳的艺术效果。比如诗歌第一节所描绘的乡村的宁静与安详,与后面对惨烈的战争的追忆形成强烈反差,令人印象深刻。又如在本诗中,爷爷念叨“那次战役真是赫赫有名”,重复了三次,第二次是“那是一次著名的战役”,第三次是“但那是一次著名的战役”,三次同义重复措词都有细微的不同,表达的是爷爷极度肯定的态度,这几句都出现在所在诗节的结尾,是对孩子们关于战争意义追问的回答。在残忍的战争场面描写之后,爷爷也重复地说“战役中,都会有这样的景象”,与之相应,孩子们的逼近真相的追问也形成重复,不断暴露出爷爷所持战争观念的荒谬性。通过这三重不露痕迹的重复,诗人将诗歌前面一部分叙述的铺垫推向了高潮。有人认为骚塞的诗没有什么意义,并且在诗歌艺术上也没有什么成就,其实这种评价是存在误解的,真正的技巧是自然而然的,这首诗就是一个好例。

(俞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