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疯话如何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写西门庆自打见了美貌妖娆的潘金莲之后,便魂不守舍,寝食难安,心心念念只想着将潘金莲勾引得手。他时不时来到王婆的茶铺,借喝茶为名与王婆套近乎,想让王婆为他牵线搭桥。一日清早,王婆茶铺刚开门,西门庆就溜了过来,坐在门前与王婆搭讪。西门庆问王婆:“隔壁武大郎家卖的是什么?”王婆明白西门庆醉翁之意不在酒,便说了下面一段“疯话”:“他家卖的拖煎河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盪温和大辣酥。”“满”为“漏”之形误。此话改编自《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水浒传》作:“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盪温和大辣酥。”这几句话都是食品名,具体如何理解,学者们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黄霖主编《金瓶梅大辞典》(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941页)解释说:“拖煎河漏子:河漏子,苏北方言指河蚌。在我国不少地区,将蚌或蚌壳诨称女性器。……此句的‘干巴子肉’等系以一连串的食品形象来隐指性器与性交。”“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干巴子肉似为干肉薄片,即肉脯。……此隐指女性器。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喻指交欢。”“蛤蜊面热荡温和大辣酥:蛤蜊,形似蚌,隐指女性器。辣酥即落苏、茄子。……南方有白茄,大而圆,极似女性乳房,故常用来诨称之。如《醒世姻缘》第四十九回就说:‘洛酥茄挂在胸膛。’一说,此辣酥(落苏)系长茄,借喻男性器。蛤蜊面热荡温和大辣酥,喻交欢。”将所有食品名都解读为与性相关。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线装书局2005年版)中解释说:“河漏子,即饸饹,把湿面团放入饸饹床子轧成条状,煮着吃。……按,此例为双关亵语,隐指阴道分泌物。”一种面条如何“隐指阴道分泌物”,令人莫名其妙。而且几乎所有的解释者都不提“拖煎”为何义,似乎“拖煎”与“河漏子”并不相干。

何龄修《试释“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文史知识》2009年第10期)一文中解读说:“隔壁武大郎家卖温热的酒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骨子里它的语意双关,含有猥亵的意思,实际上是指潘金莲的性感。‘热烫’‘温和’‘大辣酥’可以成为性的语言,用以形容潘金莲的性感。王婆的话传达出明白无误的信息:潘金莲的性与性感,是武大郎家的货物,只要有钱,是可以买到手的。”“饸饹是水煮的食品,不上笼屉,王婆将它說成‘拖蒸河漏子’,不是规范的制作方法,饸饹会变形或起疙瘩。很明显,‘拖蒸河漏子’被用以影射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遭进一步丑化为癞蛤蟆崽子,并暗示这也是可以收买的。”

据水晶《侍钱“抛书”杂记——两晤钱钟书先生》(刊香港《明报月刊》1979年7月号)一文记述,1979年5月9日钱钟书访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东方语文学系师生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张洪年教授向钱钟书请教《水浒传》中“拖蒸河漏子,热盪温和大辣酥”的含义。

这几个字是写在一张纸上的,钱先生就张洪年手里一瞥,一目了然地说:“这是一句玩笑话,也就是西洋修辞学上所谓的oxymoron(安排两种词意截然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藉以造成突兀而相辅相成的怔忡效果),像是新古董movel antiques便是。像河漏子(一种点心小食)既经蒸过,就不必再拖;大辣酥(另一种点心小食)也不可能同时具有热荡温和两种特质。据此可以断定是王婆的一句风言风语,用来挑逗西门庆,同时也间接刻画出潘金莲在《水浒》中正反两种突兀的双重性格。”

有些人称赞说:“对类似这样的出其不意的问题,钱钟书总能迅速敏捷地反应,并给出完整、圆满、无懈可击的答案。”(孔庆茂《钱钟书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这恐怕是盲目点赞。钱钟书在他的论著中从未谈到过这一问题,他在座谈会上的回答不过是临时应对的“急就篇”,细究起来,实不靠谱。

文学作品的解读虽有“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一说,但无论何种解读,都必须立足于文本提供的可能范围之内,不能信马由缰,肆意驰骋。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本文字词的辨析,得出最为合理的解读,排除毫无根据的臆说。

上引《金瓶梅词话》的断句是今天的标点本常见的断句,但文意难通。食品名中一般不会出现“着”这样的时态助词,“馍夹肉”“清蒸鲤鱼”说成“馍夹着肉”“清蒸着鲤鱼”就不成其为食品名了,因此,“翻包着菜肉匾食”连读就难以成立,“饺窝窝”也不知所云。今天北方不少地方有“窝窝面”,陕西省商务厅编《陕西小吃》(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介绍陕西耀州的窝窝面说:“窝窝面种类多样,有荤、素、海味、虾仁等,选料考究。”所以“窝窝蛤蜊面”应该连读,指海味窝窝面。这样“饺”字只能属上,而“匾食”和“饺”是同一种面食,古今未见“匾食饺”连称的现象(并非绝对不可能),“饺”当为旁注混入了正文。因此,这段文字合理的断句应该是:“他家卖的拖煎河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窝窝蛤蜊面,热盪温和大辣酥。”下面再来落实词义。

河漏子是一种用荞麦面制作的面条。清末高润生《尔雅谷名考》中记载了河漏子的一种做法:“作河漏法:系以水和面为团,用木机榨压而成。其木机则牝牡各一,联以活轴,可随手起落,外施以床,用时置机釜上,实面团于牝机之内,其牝机之底则嵌以铁片,密凿细孔,面入牝机内,乃下牡机压之,则面随孔出,作细条落釜水中,煮熟食之,甚滑美也。其木机俗呼河漏床。”(《笠园古农学丛书·甲部》,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第30—31页。)这是常见的水煮法。“拖煎”是另一种烹饪方法。“拖”义为拖带、附带,指在食材上挂上面糊或裹上面粉。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二《饮馔服食笺中》:“山芋头,采芋为片,用榧子煮过,去苦,杏仁为末,少加酱水或盐和面,将芋片拖煎食之。”这是说将山芋片挂上面糊后煎熟食用。清顾仲《养小录》卷中《餐芳谱》:“玉兰花瓣:面拖油炸,加糖,先用爪一掐,否则炮。”“面拖油炸”是说给玉兰花瓣挂上面糊后油炸。清童岳荐《调鼎集》第三卷《特牲杂牲部》“喇嘛肉:膘切片(或细条),拖蛋清(一法拖椒面),用油炸黄,蘸酱油。”又:“面拖肉:面拖精肥薄片肉,加茴香、椒末油炸。”这种方法今天仍然叫“拖”。如有道菜叫“拖煎黄鱼”,其做法是:“鸡蛋打入碗内,打散,将黄鱼两面沾匀干面粉,在鸡蛋液中拖匀。锅上火,放入少量底油,油热时,下入黄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铲出。”(王欣主编《中式家庭菜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532页)有道海鲜菜叫“拖煎庵钉鱼”,其做法是:“锅上火烧热,滑锅,将精制油倒入锅中,烧至七成热,再将庵钉鱼拖上鸡蛋液,拍上糯米粉,下锅用小火煎熟,见两面发黄,即出锅装盘,撒上椒盐,即可食用。”(南京富华酒店管理公司编《流行海鲜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所以,“拖煎河漏子”应该是将河漏子煮熟后捞出,挂上酱糊、蛋液之类,再入锅煎炒,是一种炒面。《水浒》作“拖蒸”,恐有讹误,因为食材挂糊的目的都是为了煎炸,没有“拖”后蒸的,《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显然清楚这一点,所以将“蒸”改成了“煎”。

“干巴子肉翻包”指一种腊肉丁为主要馅料的包子。“翻”当是“饀”(馅)之讹误。“翻”异体作“繙”。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将一函经手自繙,一垆香手自焚,这的是清闲真道本。”盖《词话》抄本原作“饀”,因与“繙”形近,转抄者误认作“繙”,“繙”刊刻时又被替换为“翻”。“肉馅包”的说法典籍多见。如清褚人穫《隋唐演义》第七十四回:“太后命左右将那肉馅包子与他看,笑道:‘此非卿家筵上之物耶?’”清鸳湖渔叟《说唐全传》第六十七回:“次日遂买了几百担干面,叫人做起肉饀包子来。”可为参证。“着菜肉匾食”指放有少量菜(今所谓俏菜)的肉馅饺。“大辣酥”是蒙古语darasu(酒)的音译,这是确定无疑的。“盪”这里不是“荡”的异体,而是“烫”的俗字。《朱子语类》卷八:“如鸡抱卵,看来抱得有甚暖气?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汤去盪,便死了。”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打二百钱酒,你慢慢的盪来我饮者。”“热盪温和大辣酥”义为在热水中烫温的酒。

理清了食品名称及其具体含义,回头再看前人的种种解读,无论是先入为主的性的联想还是钱钟书的oxymoron修辞说,都远远游离于文本之外,咄咄书空,实在叫人无法苟同。

其实,王婆的这几句疯话并无深意。她提到的那些食品,要同时经营,非有实力的酒家莫办,根本不是卖炊饼的武大郎能卖的,而此前王婆已告诉西门庆,“他的盖老便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西门庆此番问“间壁卖的是甚么”,实在是明知故问,无非是有个话头扯到潘金莲身上,所以王婆才说出有实力的酒家经营的一堆食品嘲讽西门庆,言下之意是,问什么买卖,不就是想勾搭人家老婆吗?所以下面当西门庆说“你看这风婆子,只是风”时,王婆笑道:“我不是风,他家自有亲老公。”就把西门庆的心思给戳穿了。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