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问
[定义] 明知故问,答案寓于问题正面的一种修辞方式。
正问可使表达变得委婉含蓄,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它常用“大概”、“也许”、“莫非”、“别是”、“怕是”、“我想”等表推测、揣度语气的词语,以增强表达的委婉、含蓄意味。
[例释]
例1:看到侯莉莎如此坚决,姜素椿的心腾起一阵热浪:多懂事的孩子啊,古人劈山救母、卧冰求鲤也不过如此吧?(孙晶岩《白色的春天》)
例2:我很担心,今后的桃园会更变得冷落,恐怕不会再有那么多吆吆喝喝的肩挑贩,河上的白帆也将更见得稀疏了吧。(李广田《桃园杂记》)
例1,从上下文语境看,姜素椿并无疑问,因而这里的问句并非有疑,答案其实就在问句的正面:古人劈山救母、卧冰求鲤也不过如此。用正问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冒失、武断,相反增添了语言的婉转性。例2的语意是肯定的,虽用问句的形式但并无疑问,因而句末用了句号。正问形式使语句彰显韵味。
[辨析1] 正问与反问。见“反问”条。
[辨析2] 正问与设问。都是无疑而问。区别是:
设问是先问后答,或只问不答,而正问是问中有答,答案寓于问题的正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