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酒泉子》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潘阆

名句: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导读】

潘阆(?—1009),北宋词人。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他在太宗和真宗两朝做过几任小官,后因“狂妄”而得罪权贵,被逐出汴京,漂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落到杭州,作《忆杭州》多首,一时被盛传,曾得到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词】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②来:语助词,几乎,将要。③弄涛儿:又称弄潮儿。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于游水的有数百人,手持彩旗,迎着潮头而上,在万丈波涛中出没。

【译

常常会回忆起观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满城的人都争着上大堤向江中眺望。

潮水涌来时真怀疑大海已经被淘空,

像千面万面大鼓爆发出震天的雷响。

那弄潮的人能稳稳地站立在涛头上,

手中拿的红旗竟然一滴江水也不沾。

离开后我曾几次在梦中把江潮观看,

梦醒以后还感到惊心动魄胆战心寒。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了回忆观钱塘江盛况而写的。它以事后回忆、梦中再现的方式来间接描写,选取了观潮时所见的若干剖面图来突出潮水的汹涌气势。全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

词的前半部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后半部描写弄潮的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在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塘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下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炫目惊心。结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作者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潮涌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潮涌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运,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非常密切。结句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尤其弄潮儿踏浪立涛、红旗不湿两个细节写得精彩,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藐视潮头的钱塘江健儿的神韵跃然纸上,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