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姜夔

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导读】

姜夔(约1155—1227),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屡试不第,漂泊四方,以布衣终。精通音律,善自度曲。词作音调谐婉,语言精美,清妙秀远。他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词人,其作品对后世词人均深有影响。有《白石道人歌曲》留世。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

“扬州慢”为姜夔自制曲词。

【原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⑤杜郎:指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⑥青楼梦:杜牧《遣怀》一诗中的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此。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长着红芍药花。

【译诗】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一天,我从扬州经过。这时刚刚雪后初晴,放眼望去,四处全是青青的荠草和麦苗。扬州城内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

淮南这一带非常著名的都城,

竹西亭是它最佳的风景名胜。

我在这里解下马鞍稍事休息,

开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行程。

经过那春风十里的繁华扬州,

满眼是青青的荠麦让人心冷。

自从金兵劫城之后直到今天,

废池乔木还控诉着那场战争。

暮色越来越近天气越来越凉,

凄清的号角回荡在整座空城。

当年杜牧的扬州诗令人感奋,

而若他来重游定会惊奇万分。

纵然他用词的技艺超群出众,

有写出青楼梦好的赋诗才能。

但如面对着这样荒凉的景象,

也难表达对扬州的一往情深。

二十四桥仍横卧在瘦西湖上,

碧波映照冷月四周寂静无声。

看桥边芍药花开得多么红艳,

年复一年开放不知它为谁生?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因作这首词以寄托对昔日繁华扬州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南宋著名诗人萧德藻(号千岩老人,其侄女为词作者之妻)认为这首词中有《诗经·王风·黍离》的悲怆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心理感受。开头几句写扬州是淮河东路著名的都城,城东禅智寺旁的竹西亭是扬州最美好的去处。词人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接下来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经过昔日扬州处处亭台的十里长街,如今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景象无比萧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几句写历史: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苑和古树,似乎还在控诉着那两次残暴的战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词的下片抒情,运用典故,伤今怀古,抒发感慨,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出“难赋”之苦。“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描写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二十四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特写镜头,是历来人们所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句向芍药花发问,表达词人的强烈感受,把悲怆的心情抒发到极致。

全词用语凝练精警,意含蓄,即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做到浑然一体,不留斧凿痕迹。既揭示了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有所谴责,是一首深刻反映现实、表现“黍离之悲”的经典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