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曹操·篙里行》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曹操·篙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①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②兴兵:发动军队。

③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催、郭汜等人。

④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伐董卓的军队结成联盟。

⑤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

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以上两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⑥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⑦嗣还:随即。还,同“旋”。

⑧戕:残害。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⑨淮南弟称号: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

赏析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毫州市)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疑为夏侯氏后裔。

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然而,松散的联军在讨贼之时却自相残杀,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作为一个将军,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诗人在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