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同咏湘妃竹》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人同咏湘妃竹

晚唐诗人高骈曾写过一首七绝,题为《湘浦曲》。诗中写道:

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诗人在这里讲述了一个有关竹子的美丽传说。全诗大意:舜帝(舜的祖先封地在虞,故也称虞舜,虞帝即舜帝)到南方巡游再也没有回来,湘江洞庭的水云之间,迷散着二妃的幽怨之声。当时也不知她们流了多少泪,直到现在的湘妃竹上还是血泪斑斑。

传说古代舜帝有两个美丽的妃子,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他们的感情很好。一次,舜到南方巡视,一去而不复回,归来的人说他已死在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内)。二妃痛不欲生,赶到洞庭湖畔痛哭,泪水流尽继之以血,洒在四周的竹子上,便有了血泪斑斑的痕迹。人们为了纪念二妃,故名之曰“湘妃竹”(又名斑竹)。二妃后来投水自尽,成为水神,名曰湘君湘夫人。现在的洞庭山上,据说还有二妃的坟墓。在洞庭湖畔,古人还修建了“黄陵庙”,又名“湘夫人祠”,用以供奉湘水女神湘君和湘夫人。

在后人的诗文中,二妃的传说常被用作典故以寄寓诗人的情感。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施肩吾写了一首咏湘妃竹的五绝,题名《湘竹词》: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中唐诗人杜牧也曾写过一首七绝《斑竹筒簟》描述用湘妃竹编织的竹席。中写道: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诗的意思是:斑竹席上的斑斑血痕,都像是锦绣花纹,当年悼念舜帝的悲痛至今还看得见,明明知道这是二妃的眼泪,怎么忍心睡在这泪痕上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