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五首七绝组成的一组农事风光诗。每首诗写一景一事,既各自成篇,又脉络相连。总题“农谣”,可作一篇来读。
这组诗由第一首“春雨初晴”起笔,至第五首“门巷春深”收结,依次描绘了由春初至春末农村田园的场景风光。其中有农田的自然风景,也有农事劳动和农村生活的画面。全诗清新自然,透露着诗人安于农村耕织生活的一派欣喜之情。
春雨初晴水拍堤, 村南村北鹁鸪啼。
含风宿麦青相接, 刺水柔秧绿未齐。
第一首描绘了春初雨后农田风光。春来水涨拍击着护田的河堤,小村南北都响起了鹁鸪求偶的啼叫声。在生机盎然的春光里,只见那摇风的冬麦早已泛出一片青绿,而稻田里刺破水面的嫩秧却还没有长齐。这第一首作为组诗的开端,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田园春初的风光,满含郁勃的生意。
问舍求田计未成, 一蓑锄月每含情。
春山树暖莺相觅, 晓陇雨晴人独耕。
第二首联系自身生计写春日农忙的情景。首句“问舍求田计未成”意蕴就颇为丰富。“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本意为唯知广置田产房舍而无远大之志,是刘备讥讽许氾之语。方岳本为有志之士,因忤权要史嵩之、贾似道、丁大全而罢官居乡,坎坷终身。曾自吟:“吾贫自无家,客户寄村疃”(《秋崖先生小稿·燕来巢》),又曾说:“仕宦已忘如隔世,力田断不似逢时。”(《山中》诗)所以这里用“问舍求田”典,实为自嘲并有嘲世之意,犹如说自己丢官务农而家贫,自然谈不上求田问舍,这也正好与贪欲如史、贾之流者殊途。因而虽然戴月披蓑来夜锄,却也每含躬耕自乐之情。尽管“晓陇雨晴人独耕”,却也有“春山树暖莺相觅”这宜人的美景来相伴,并不觉得独自“力田”有什么辛苦和寂寞。
小麦青青大麦黄, 护田沙径绕羊肠。
秧畦岸岸水初饱, 尘甑家家饭已香。
第三首写收成季节的田园风光和有劳而获的欣喜之情。一二两句写: 田野里的小麦虽然还是一片青葱,而大麦则已枯黄,稻田的周围有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沙路环绕着。首句乃化用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仅易“枯”为“黄”。第三句“秧畦岸岸水初饱”照应第一首末句“刺水柔秧绿未齐”,以“岸岸”形容畦秧高高的长势,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怀着喜悦的心情,日暮归村,闻到了家家新麦饭的香气。“尘甑”,典出东汉范冉(字史云)。范冉有气节,家贫,有时绝食,而穷居自若,闾里为之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后汉书·独行传》)这里以“尘甑”代指贫苦人家,说他们平时锅里落满灰尘,现在家家都有米煮饭了。这后两句细致的描绘,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亲身参加了劳动,并享受劳动后欣喜之情的人,才会有的深切体验。
雨过一村桑柘烟, 林梢日暮鸟声妍。
青裙老姥遥相语: 今岁春寒蚕未眠。
第四首写村中蚕事。首二句描绘雨后村中烘干桑叶、柘叶的景象,一阵春雨过后,几乎家家都在燃柴烘桑,烟气升腾,笼罩全村。到傍晚,烟雾散去,悦耳的鸟鸣在林梢响起。为什么村中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一位青裙白发的老妇人遥遥相告,原来是今年春寒,蚕宝宝迄今未能入眠,还需饲以桑叶柘叶的缘故啊!在如画的描绘中,平添一笔老农妇的话语,使全首诗更富于活泼的生气。
漠漠余香着草花, 森森柔绿长桑麻。
池塘水满蛙成市, 门巷春深燕作家。
最后一首描写春深的景色,并以燕子来巢收结全组诗歌。春深草长花艳,香气四溢,缭绕不尽,桑麻也是一片青葱茂密。由于今春雨水充足,池塘俱满,蛙声喧闹,直如集市的嚣音。春去夏来,小燕也在人家门巷间飞来飞去,忙于作巢孵雏。诗人以恬静闲适的外境写出了淡泊自适、安于此乡的心情。
这一点,在方岳的许多诗篇中都是可以找到证明的,如《梦寻梅》,又如《读白诗效其体》之二:“归来亦云幸,潇散月下杯。山池芰荷过,野岸芙蓉开。幅巾一筇竹,适可眠秋崖。”
诗人经过了险恶仕途之后,将身心抒放于山林田园之间,自有其“白鸟无尘事,青山自故人”(见《次严陵》)的无穷乐趣,何况还能躬耕于田亩之间,体验到农事劳动的甘苦,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秋崖先生小稿》中多数诗篇是放归山林以后之作,因而“诗主清新”(见《宋诗钞》按语。下同)并能“刻意入妙”,“逸韵横流”。这组《农谣》五首正体现了这些特色,可称为他的代表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