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时如金,甘于寂寞的才子

作者:钱钟书 栏目:钱钟书诗集 2021-01-05 11:28:29

“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钱先生便是惜时如金的典型。他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惜时如金却又不故作高深。

钱先生是跨越时代的人物,从民国到共和国,这期间有战乱,有革命,也有和平,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钱先生始终都会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的生活中,满满当当的是对学业的追求,对学问的探究。无论在何时何地,他总是惜时如金,将有限的时间安排好,绝不浪费一刻光阴。

时下正是流行“会海”的浪潮,各种铺天盖地的节庆活动开始巧借名目地举办了起来。没完没了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开工、封顶、剪彩等,甚至是只捐上个一两万元也要请上几个知名人物来撑场面。对于这种情况,有吃有拿,人们也就趋之若鹜,不做过多的深究。

钱先生在世的时候,也有活动的主办方邀请钱先生出来,但是钱先生却从不答应。他在给华中师范大学友人的信中曾说过自己对诸如此类的“请帖征文”“概置不理”,甚至还称其为“招邀不三不四之闲人,谈讲不痛不痒之废话,花费不明不白之冤钱,浪费不该浪费的时间”。这样的言论,让邀请他的主办方听到之后哭笑不得,但是内心对钱先生却是愈发敬佩了。

钱是好东西,有谁不想要呢?但钱先生做这番取舍,就向世人表明了他的心迹,时间是比钱更宝贵的,与其浪费时间应对这些无用的应酬,还不如将时间放在更有用的地方。

关于钱先生珍惜时间一事,黄永玉先生是深有体会的。“文革”期间,“资本主义复辟楼”后来改名成了“部长楼”。院子大,路也好,每个门口都可以泊车,有不少绿阴。早上,一对对的陌生和面熟的老夫妇绕着院子散步,互问早安。钱先生和季康夫人都能见得到;还有金山夫妇,俞平伯夫妇……天气好,能走得动的都出来了,要都叫得出名字的话,可算是一个盛景。

二十多年来,相距二百米的路,黄永玉先生只去探访过钱家一两次。他不是不想去,只是知道钱先生他们非常珍惜时间,不敢作打扰而已。有时南方家乡送来春茶或者春笋,黄永玉先生就会先打个电话,东西送到门口就走了。钱先生一家四口四副眼镜,星期天四人各占一个角落埋头看书,这样的家黄先生也是头一次见识。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权威人士大年初二去拜年时,这一家的反应。一番好意也是人之常情,钱家人都在做事,放下事情走去开门,来人说了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先生只露出一些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

对方当然不高兴,说钱先生不近人情。事实上,钱家夫妇是真在忙着写东西,他们有他们的工作计划。在钱家人看来,你是个富贵闲人,你一来,打断了思路,那真是伤天害理到家。

很多人在看到钱先生的成就之后,都会发出“钱先生是天才”的感慨。对此,钱先生则不置可否,他说:“珍惜时间,勤奋努力,这才是完成一个天才蜕变所真正需要的。”

有的人说,用惜时如金来形容钱先生未免有些夸大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的形容非但没有任何夸大,反而是更加地贴切事实。钱先生的一生是真正地做到了惜时如金,他这一生不看电影,不看戏,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对钱先生来说,最大的娱乐方式便是书籍。

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学生一起逛书店。钱先生的兴致突然来了,就对他身边的学生说:“你若能在这里找到一本我没读过的书,我就不算是你的老师。”学生也很好奇,便在书店里寻找比较冷僻的书询问他是否看过,当他立刻说出这本书是谁写的、出自哪朝哪代、书中讲了哪些内容的时候,学生顿时惊讶不止。一样的时间,却是不一样的利用方式,在钱先生的眼里,同样的时间里他能读更多别人没读过的书,做别人没有时间做的事,这便是钱先生的惜时原则。

历数古今中外的有名之士,无一不惜时如金。汉乐府《长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里讲的便是一种惜时的态度,岁月匆匆过,时间不等人。失去时间很容易,但是寻回时间确实几无可能。不经意的一瞬间,时间便是轻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了,不管你是多么地感慨,时间都是不会再返回的。

笔者曾经看到一个小故事:居里夫人为了不让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从来不会在会客室里放置座椅。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突然想到这和钱先生闭门谢客,在门缝中和拜访者说自己忙何其相似。

古人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昨天和今天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明天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事实却是,失去的不会回来,得到的如果不珍惜也会失去。忠于自己的人自然是惜时的,这对自己而言是一种人生修行,对旁人而言则是一种借鉴。挤着时间做事是一种智慧,珍惜时间便是一种人生态度,可能这便是钱先生的智慧所在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