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振中先生为榜样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以南振中先生为榜样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 曾鑫

五一假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南振中先生写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借此机会,我结合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自己的三点读书体会。

一、把职业当成事业

南先生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又是德高望重的学者,回到母校,在致力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关心大学生成长,这对我们辅导员来说,是一种鞭策。“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而实现这个根本任务则需要高校形成育人合力,很庆幸的是在我们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氛围非常浓厚。校领导非常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种机制体制不断健全,同时,我们还有像南先生一样关心学生成长的师长,所以,在郑大做学生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幸福之外,则是身上的责任和担子。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辅导员要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怎么做?人生导师怎么当?立德树人怎样践行?南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校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要珍惜这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在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把倾听当成习惯

南先生这本著作的题目是《大学该怎么读》,读完之后,除了在读书、做人以及生活上获得的感悟之外,他带给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大学该怎么读?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懂当代大学生?南先生来郑大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召开了20多次师生恳谈会,围绕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并亲自撰写书信进行指导,总共写了9万多字的回信。这体现了一位教育者的严谨负责和对教育规律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首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读懂大学生,从而有效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前大学生群体所发生的改变,这些改变与我们的时代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已经20周年,而中央十六号文件也已经走过了第一个10年,此情此景下,变化是常态,调研和倾听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倾听当成习惯,把调研当成常态,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做的事情。

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2014年年底,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出版了自己关于学生工作的一本博文集,《一位高校辅导员的100篇微日志》,书中谈了一些指导学生成长的体会和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在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十佳博客和百佳博文评选中,我也获了奖,尽管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点点肯定,但是通过认真阅读南先生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后,我觉得自己又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有时候,我们常常因为教育者的角色而将自己无意识地挂在了高处,工作中常常出现口号和灌输。而在南先生写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里,我们通篇看到的是一位阅历丰富、平易近人的长者和智者在与大学生朋友平等对话。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且学习的地方。正如南先生所提出的“两个舆论场”的观点一样,其实在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中,也存在着“两个话语体系”: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灌输体系”;一个是平等对话的“引导体系”。如何打破“二元话语体系”的束缚,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里,南先生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