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比较自私的孩子?
自私是当前比较普遍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当然同孩子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关,没有兄弟姐妹,集父母的全部宠爱于一身。但更重要的是缘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过度迁就,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了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自私冷漠,不懂得与人分享,甚至做损害他人的事。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成才先成人,纠正孩子自私的习惯,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员,要承担自己的一份义务。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基本上不做家务劳动,父母给予的物质生活水平很高,爷爷奶奶父母的关心常挂在嘴边上,脾气不太好很容易动怒。改变孩子以上不良行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要有所“贡献”。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可以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有助于帮助他早日成熟起来。对于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就可以让他尝尝饿肚子的滋味,直到他妥协认错为止。要做到这些可能很多家长狠不下心来,但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还是不要对孩子太溺爱!
第二,鼓励孩子和他的同学邻里交朋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看,5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目前由于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学校功课任务重、邻里之间交往少等原因,许多孩子终日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这样,他就缺少与别人打交道的机会。孤独的环境带来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交流外,还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同学或邻里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自己家里来玩耍和吃饭,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去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并且会从中得到快乐。
第三,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义,担任班干部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会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格格不入,做事情斤斤计较,只顾个人利益。家长应当和学校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友爱、勇挑重担、遵守纪律,并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重名重利、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