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李氏朝鲜人称作“藩胡”的人群,除岛上沿江流域的“六镇”女真人以外,还包括分布于图们江北岸珲春瓦尔喀部、长白山脚下北坡安图附近之人。上述女真人群,没有不知道乌拉部的,更没有不知道布占泰的,因为掠夺骚扰而产生仇恨,恨的是布占泰和乌拉部。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农历二月间,曾经被布占泰掠扰过的瓦尔喀部斐优城城主穆特赫,千里跋涉,西走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请求努尔哈赤派兵将自己管辖下的斐优城五百户,一次性接往建州地区主投后金,想过着安宁的日子,不再受乌拉部的气了!
斐优城,即指今图们江北岸、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所在地的斐优城。穆特赫城主,为什么要率全城人主投努尔哈赤呢?正如《满洲实录》卷三,7页上明载:“丁未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羊年)……吾地与汗相距路遥……彼甚苦,吾辈望往接吾等眷属,以便来归”。因为苦于乌拉部抢掠,所以从中避其家难。因为布占泰不是其“汗(王)”,所以不投不归。对于努尔哈赤而言,不用动兵而自投,无疑是件锦上添花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同年三月间,努尔哈赤命舒尔哈赤统领褚英(努尔哈赤长子)、代善(努尔哈赤次子)、扈尔汉(佟佳氏七世祖,又名胡哩哈,系扈拉瑚长子,今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口钦村、九台莽卡觉罗佟氏的祖先)、费英东(苏完部瓜尔佳氏八世孙、索尔果次子)等五人,合骑兵三千,由西向东,进发了斐优城。此时的斐优城内五百户人,已经做好了人走城空的准备。
出于安全起见,由扈尔汉、费英东二臣,合兵三百,负责五百户主投西行的保驾护航要事,提前离城上路了。舒尔哈赤、褚英、代善三人,合兵殿后,以防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当年八百号人马西行的路线图是由珲春三家子斐优城出城后,正西行后过图们江,再沿着今朝鲜庆源、防银洞、经甑山脚下至钟城,再过江(龙井开山屯镇北、白龙二屯南)走唐代渤海国时期的“朝贡道”一直西行,便入辽东赫图阿拉城了。
令建州五位将臣和斐优城五百户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果然在半路上发生了。当大队人马步入钟城即将过江时,半路杀出了乌拉兵。问题是,该信息是谁给布占泰提供的呢?史无明载。乌拉部万人大军,从天而降,半路打劫,对于舒尔哈赤来说,凶多吉少。理由是,身边没有努尔哈赤。因此,自认为处境十分危险,好事有可能中途夭折!
此时此刻,扈尔汉和费英东二臣,忙令100个兵卒携500户人躲进大江彼岸的林木丛中,剩下200个兵卒先与乌拉兵对峙,待后边的大部队赶来增援就好办了。对于身边没有部主布占泰的乌拉部兵来讲,一万对三千,满以为胜券在握。未几,天色甚晚,无法相战,两军只好各自就地安营扎寨了!
次日上午,两军正式相战。先是乌拉部大将博克多(布占泰六叔父,今辽宁抚顺赵氏祖先)携长子硕色冲锋在前,战不几合,父子二人就被代善双双擒于马下。次将常住(布三泰长子、布占泰族弟)亲兄弟二人,也随后双双受擒了。由于上述四位亲兵亲将因战身死,所以导致乌拉兵纷纷溃散。这叫作“偷鸡不成蚀把米”。打劫是小事,死人是大事。
这场不是战争的战争,从午时一直战到日暮,乌拉部兵数虽多,但却损兵折将七千余,仅在钟城一地就死亡三千,合计丢甲五千副,战马五千匹。建州兵虽寡,但却呈摧枯拉朽之势,以少胜多。五位臣将,毛发无损。这就是史称的“乌碣岩大战”。
乌碣岩在哪里?肯定是在今朝鲜咸镜北道咸兴平野地区,而不是在图们江西岸的龙井开山屯镇境内。因此,将此地名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书中所说的“乌稽崖”视为一地,无疑是件离谱的狂想!
战后,乌拉部士气大挫,再也不敢轻易出兵,置天下之大不韪,与努尔哈赤的势力相抗衡了。问题是,布占泰血气方刚,野心不死。为了改变命运和时局,达到遏制努尔哈赤大一统的目的,一面与叶赫部相联手,一面与蒙古科尔沁部相联系,三者于是定下了“有战事互相打援”的正确决策。至此,不再单枪匹马,单打独斗了。
事情往往是,想得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叶赫部远在今梨树叶赫镇,蒙古科尔沁远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期和右翼中期),前者与乌拉城中隔着伊通、双阳、后者与乌拉城中隔着白城、松原、长春三个地区,大有远水不解近渴的实际问题。更何况是,建州部已不再是原有的“六部”了,由于人心所向的缘故,大一统已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