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1675年后),明乌拉部女真人,姓那拉氏,居地不在今旧街富尔哈二城,而是在牤牛河畔宜罕山山城。
明万历四十年(1612),全城人一次性归顺了努尔哈赤,比旧街古城、富尔哈古城的同族人,提前一年降服归顺,所以当年没有被收编任何旗份。待转年(1613)一战定乾坤后,才被编入与旧街、富尔哈两城同胞不同的佛满洲整黄旗份。战后,随努尔哈赤去了赫图阿拉城。
当年西去赫图阿拉城的领队者,不是费扬古本人,而是他的祖父喀拜,因此,被努尔哈赤赐给“透诺巴图鲁”誉号。
有人会发问:为什么同属一个那拉氏人,析居旧街古城者却编入了整白旗,富尔哈古城者却编入了镶蓝旗,宜罕山山城者却编入了镶黄、整黄二旗?理由是:唯独居宜罕山山城者,提前一年不打自降。更重要的是,镶黄、整黄二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本人,所以在民间中流传出“上三旗”为“上眼皮”一说。
此人早在皇太极时期(1627—1643),就曾是包衣佐领,升授过正一品步军统领,世职云骑尉,内大臣、一等公爵。其中包衣佐领的职官,是承袭家父博瑚察所致。
在《永吉县志》上,只记载此人于后金崇德元年(1636),官至三等侍卫。这一年,从征朝鲜藩属国。后转战大凌河(今辽宁省锦西县)。战后,晋二等侍卫。
清顺治元年(1644),随庶外甥多尔衮入关,追杀闯王李自成。三年(1646),晋副前锋侍卫,从征滕机思、土谢图汗、硕图汗蒙古。战后,功授世职骑都尉。八年(1651),功授护军统领,从征嫩江、松花江流域和蒙古鄂尔多斯前、后两旗。
康熙十四年(1675),蒙古察哈尔部部长布尔尼乘吴三桂反叛之际,劫持了阿尔泰(满泰第四子)的举兵行动,他随机讨伐了蒙古鄂托等人。还师后,升内务府总管。之后,史无下文。
关于费扬古问题,《永吉县志》上有如下记载:“费扬古,乌拉部长都尔希之五世孙也。高祖博瑚察,附于清,隶正黄旗,世居乌拉地方。儿时,清太宗(皇太极)命育于内廷,及长,授三等侍卫,从征朝鲜及大凌河,晋二等(侍卫)。四子:长星禅(副都统),次富昌(二等侍卫),三富存(二等侍卫,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四武格(散秩大臣,袭一等候,晋为一等公,世袭罔替)。孙,雅亲(都统)。”
民国三十年(1941)问世的《永吉县志》,其中八旗人物,多抄袭于《钦定八旗通志》。针对费扬古本人,主要存在张冠李戴、乱点鸳鸯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七误:
第一误,费扬古是长支中的第十世祖,都尔喜(希)是总宗的第四世一祖,中间相差五代人。事实证明,费扬古是都尔喜(希)的六世孙,而不是五世孙。
第二误,都尔喜(希)不是乌拉部首任部长。乌拉部的首任部长是古对朱颜,该人是都尔喜(希)的第三子。费扬古,出自都尔喜(希)长子额赫商乌的后裔。
第三误,博瑚察不是费扬古的高祖(祖太爷),而是费扬古的父亲。费扬古的高祖是额赫布尔锦(此人系额赫商乌的独生子)。第四误,费扬古,发迹于祖父(爷爷)喀拜(因主降而被努尔哈赤赐号“透诺巴图鲁”)。
喀拜,传一子:博瑚察。此人因率家子和宗族人主投主降于后金,所以授世职佐领、一等公爵。“附于清”一说,与史实不符。
第五误,“世居乌拉地方”一说,应说成“世居乌拉地方的宜罕山山城”。原因是,都尔喜(希)的长支,析居地在宜罕山山城,只有都尔喜(希)的第三支人,才分别居于富尔哈、旧街两城。
第六误,清世宗雍正帝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生一子:弘晖(行一)。这位皇后是费扬古的女儿。
第七误,费扬古的父亲博瑚察,与尼堪的父亲阿齐,是平辈分的关系。博瑚察、阿齐、图拉里(《那谱》首修者)三人,与旧街古城内的满泰、布占泰之间,属于平辈分的关系。
在《费扬古传》中,只记载一人,累官为内务府总管(正三品,文职)。为证明史误,现将谱系简介如下:
总七世一祖:乌金忒噶勒珠,传三子:长库尔堪,次喀拜,三布丹。总八世祖:喀拜,传一子:博瑚察(佐领,一等公)。
总九世祖:博瑚察,传二子:长纳穆齐(那尔希,佐领),次费扬古。
总十世祖:费扬古,传四子:长兴禅(副都统,正二品),次富昌(二等侍卫,四品)、三富存(二等侍卫,四品),四武格(一等公,散秩大臣,从二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