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降归改人生 二子袭职各前程-乌拉街历史文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家父降归改人生 二子袭职各前程

额尔特(?—1657),明乌拉部女真人,姓伊拉里氏人,原本姓乌拉部那拉氏。因为改姓了,所以,就不会冠汉字单姓为“那”了。因为没有被努尔哈赤赐姓为伊尔根觉罗氏,所以,就不会冠汉字单姓为“赵”了。既不能姓“那”,又不能姓“赵”,那么该姓什么呢?按道理来讲,应当姓“伊”。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乌拉部终灭,因势降归。战后,因宗支关系不同,姓氏有别,所以,被另外收编成佛满洲镶蓝旗册,父辈从努尔哈赤去了赫图阿拉城。走之前是丁,去之后是兵。

后金天聪五年(1631),官至军校。这一年,从皇太极攻明,克大凌河(今辽宁省锦州市原锦县县城)。战后,功授佐领。这个佐领,不是努尔哈赤时期的牛录额真,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职官名称。稍后,再从皇太极征明战辄,由于他善造云梯的缘故,所以每次攻城时,总是他首登其城。于是,又授一世职骑都尉。

清顺治元年(1644),随庶伯外甥多尔衮入关,追杀闯王李自成。七年(1650)、八年(1651)、九年(1652)期间,三遇恩诏,晋世职轻车都尉。十四年(1657),因数十年征战劳累成疾而死。这一年,正值故乡始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之年。

他死后,两个世职殊荣誉号,由两个家子共同承袭。长子叫达尔泰,次子叫阿山。

达尔泰(?—?),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随清军争操降清叛清的王辅臣所部。战后,又因功显著而荣升副都统了。后无下文。

阿山(?—1714),初官佐领,后官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城)内务府吏部笔帖式,又后来晋升为左副都御史。三十五年(1696),以参赞身份率清军平剿噶尔丹叛乱势力。战后,升任盛京陪都礼部侍郎(另一位侍郎是庸爱)。三十六年(1697),晋升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九年(1700),晋升两江总督。

事发前一年。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安徽时,布政使张四教私取国库白银十一万两,挪为他用,并决定这一大笔银两,由地方各类官员的俸禄相扣相抵补,至此,遭到巡抚高永爵揭发报捡举。未几,康熙命两江总督阿山负责对此事查处,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阿山擅自作出免议治罪于张四教的错误决定。

四十三年(1704),给事中许志进奏报阿山在处理布政使张四教问题上,犯有受贿罪和包庇罪,同时犯有小妾之父(?)惹事生非之罪。经臣议后,作出撤销阿山两江总督职务,皇上留用,以观后效。

四十四年(1705),阿山又奏报揭举时任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城)府知府张鹏年犯有死罪。事后,经阿山、桑额(漕运总督)、张鹏翮(河道总督)三人议定,在泗州(今江苏省泗县)开河筑坝,引淮河水至黄家堰,入张福口,会入清口。勘测后,绘成设计图呈上朝廷。转年,功升刑部尚书。

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一年,康熙正值南巡,巡到今套子口时,慧眼发现引水工程有问题:其中清口至曹家庙一段,地势高阜,无法引水,与阿山等人所呈进的设计图情况不符,同时还发现所立的地标志杆多在百姓民坟之上,故令张鹏翮当即停工,同时将阿山罢职。

时隔六年后。康熙五十二年(1713)时,将阿山官复原品,但却有品无职了。转年,病死于家中。

阿山,是清官还是贪官?他死后,康熙帝曾问过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1642—1718):“阿山作官怎样”?李大学士答道:“我曾与他同事,为官清廉,办事果断。他只是在检举张鹏年一事上不对”。由此表明,张鹏年之死,是阿山误判所造成的恶果。

在《清史稿》中,有两位相齐名的阿山,分别姓伊尔根觉罗氏、伊拉里氏。

第一个阿山,伊尔根觉罗氏人,世居地在穆溪(今辽宁省新宾县木奇乡),生父名叫阿尔塔什……

第二个阿山,伊拉里氏人,佛满洲镶蓝旗人,自吏部笔帖式、历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康熙十八年(1679),授翰林院侍讲,七迁至户部侍郎……

以史为据,第二个阿山,才是明乌拉部的阿山。

又据《吉林通志》载:“阿山,原纳喇氏,地居乌拉,其祖图鲁伦时,改姓伊拉里氏。祖额礼恳归清,隶满洲镶黄旗”。方志上的阿山,也是《清史稿》上的第二个阿山。但是,需要弄清楚以下五个原则性问题:

其一,图鲁伦,是阿山的什么人(祖)?

其二,图鲁伦,为什么自改“乌拉那拉氏”为“伊拉里氏”?

其三,额礼恳,又是阿山的什么人(祖)?

其四,额礼恳当年归的是“清“,还是“后金?

其五,阿山本人是什么旗份?

乌拉那拉氏,总第五世三祖古对朱颜(首任部主),传二子:长太安,次太兰(二任部主)。

总第六世一祖:太安,传六子:长阿喀达库拉,次布哈纳,三载钦,四额色叉满,五朱木鲁绰托,六孟起。

总第七世一祖:阿喀达库拉,传八子:长喀尼莫尔浑,次噶丹太,三图尔坤(图鲁伦),四啍珠,五额礼肯(额礼恳),六德礼肯,七佛索诺,八托托布。

总第八世五祖:额礼肯(额礼恳),传一子:额尔特。

总第九世祖:额尔特,传二子:长达尔泰,次阿山。

以谱为证,《吉林通志》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错误:

第一:图鲁伦,就是图尔坤。此人是阿山亲祖父(爷爷)、额礼肯(额礼恳)的亲三哥。图鲁伦(图尔坤)与阿山之间,是叔伯爷孙关系。“其祖”之说,应为“其叔伯祖父”之误。

第二:太安的后裔居地,不在旧街古城(太兰后裔所居处),而是析居在富尔哈古城。自改其姓的时间概念是,从析居后第三代人开始。准确地说,由阿山的七爷佛索诺任富尔哈城城主之时,就开始一分为二了。图鲁伦(图尔坤)不是富尔哈城城主,所以他无权析姓。

第三:额礼恳(额礼肯)是阿山的亲祖父(爷爷)。“其祖”之说,应为“其祖父”之误。

第四:“额礼恳(额礼肯)归清”之说,应为“富尔哈城伊拉里氏人,全部降归于汗”之误。

第五:“镶黄旗”之说,应为“镶蓝旗”之误。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这一年,既不是“后金”,又不是“大清”,更不是“清”,岂可说成“归清”呢?因此,凡史籍上的“国初来归”一说,均是个糊涂慨念。

在辈分上,阿山的爷爷(祖父)额礼肯与布干(乌拉部第四任部主)之间,是平辈分关系。阿山的父亲额尔特与满泰(第五任部主)、布占泰(第六任部主)之间,也是平辈分关系。达尔泰、阿山兄弟二人,与满泰、布占泰二主的儿女们,还是平辈分关系。因此,阿巴亥是阿山的族妹。

在《清史稿》上,只有《阿山传》,没有《额尔特传》。在《吉林通志》上,只有《额尔特传》,没有《阿山传》。在《永吉县志》上,既有《额尔特传》,又有《阿山传》,二传合而为一,形成了父子传?在官位上,副都统(正二品,武职)一人,刑部尚书(从一品,文职)一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