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几次大规模深入关内,但每次都不敢久留,主要是因为身后有山海关等重镇,因此皇太极决定攻破宁远、锦州防线。以往几次强攻都没有奏效,这回清军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先在锦州周围屯田,然后逐渐推进,士兵3个月一期,轮班围困,扫清城外明军据点后,孤立了锦州。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军逼近,在炮火射程之外的地方扎营,绕锦州挖一深壕,将八营布于城的四周,并运来60门大炮,组织了攻坚队伍。锦州与外界的联络中断了,守将祖大寿决心死守锦州,而守外城的蒙古人,看到清军势强,便投降了清军,外城失陷。祖大寿仍坚守内城,派小卒带信出来说,虽被围5个月,但粮食还可支持半年,援军应步步为营渐渐逼近,不可轻战。朝廷深知锦州的重要,征调了沿边八总兵的13万大军,由蓟辽总督洪承畴统率赴援。洪承畴久经战阵,善于用兵,他知道明军虽多,只有白广恩、马科、吴三桂所部敢战,因此不宜分路进兵,而要集结一路,以兵护粮饷辎重,由杏山运往松山,再由松山运往锦州,步步为营,以守为战。只要过了今年秋天,清军必然疲惫不堪,那时再乘机进兵。然而,长期作战对内外交困的明王朝来说,确实是难以支持的,朝廷担心将来粮饷不济,故崇祯、兵部尚书陈新甲多次催逼,限期要洪承畴进兵。洪承畴只好自己率6万人先行,直到离锦州18里的松山,指挥诸军奋战,屡败清军,祖大寿也带兵从里往外攻,攻破了二层防线。清军缩进营垒不出战,派人回沈阳搬救兵,皇太极听说,急得吐了血,集结了全国力量,亲自率兵来援。清军先奇袭笔架山,夺得明军的粮草,又动员力量很快挖三道深八尺、宽丈余的大濠,将松山明军与后方隔离开了,明军一片恐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