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倭寇,即指日本海盗,因日本古称倭奴国,故明人称为“倭寇”。倭寇之患见于明初,因当时海防巩固,未造成大患。十五世纪后期,日本国内诸侯混战,一些内战的残兵败将,联合商人和浪人,占据海岛,经常袭击中国沿海,他们打起仗来光头赤膊,提大刀飞舞向前,凶狠异常,一阵烧杀抢掠之后,即挂帆远去。嘉靖年间,倭患尤为严重,一方面由于卫所军已不堪一击,另一方面也由于错误的海禁政策逼商为盗。明初以来海禁与通贡并存,朝贡贸易有时间和规模的限制,众多的日本诸侯争着和中国进行贸易。嘉靖二年,代表两派势力的日本使节宗设、瑞佐先后来到宁波。瑞佐后到,因为贿赂了市舶司的太监,得先验货,设宴时又列为上座,宗设愤愤不平,打了起来,一路追杀直到绍兴城下,杀明朝官员多人,大掠宁波沿海一带而去。从此倭寇更加轻视中国。事后,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司,下令罢之。这一来,日本商船无门得入,便委托中国商家,一些奸商没其货物,欠债不还,外国商人索债不得,便掳掠沿海,也加入了海盗行列。沿海豪民往往违反禁令,多造巨舶,进行武装走私,后来这些人也变成海盗。他们勾结倭寇,作向导袭击沿海地区,每攻下一邑,便抓来当地知名人士与豪富,令其家以金钱赎身,若赎金不足,便将人质腰斩肢解。最著名的海盗是汪直,他的船装备优良,除冷兵器外,还有新式武器如西式大炮、鸟铳等。嘉靖三十二年,汪直勾结倭寇大举入侵,连舰数百,蔽海而来,浙江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倭寇为害甚烈,当官的只管自己作乐,不管百姓死活。一次,倭寇过苏州,举火烧城外民居,六昼夜大火不息,哭声响遍城内外。而当官的坐在城上喝酒赏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