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台湾的戏剧和歌谣·台湾答嘴鼓和竹马戏
谈论台湾戏曲艺术还得提到答嘴鼓和竹马戏。答嘴鼓也叫“触嘴古”或“拍嘴古”,是从“念四句”(也称“四句联”)发展起来的,其名称是台湾老艺术家蓝皮里所起的,最早用于梨园戏、木偶戏,以后也用于高甲戏,含有浓郁的乡俗民情。它用押韵的闽南语对话形式,以幽默、诙谐、风趣的艺术手法进行演唱,有力地感染和吸引听众。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答嘴鼓从闽南传入台地,很快成了台湾同胞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后来一直流传下来。
“竹马戏”,也叫“马艺”,于隋唐时代开始流行于闽南的漳州、厦门,以后随着闽人移民到后,也逐渐传到台湾。台湾竹马戏表演时;演员分别在胸前背后绑着竹篾编制成的“马骨”,周围用绸布或彩纸糊裱成马的模样,看上去犹如跨在马鞍上,一招一式杂着台湾、闽南小调、载歌载舞,颇具戏剧性及幽默感。内容虽有《水浒》《西厢记》《昭君出塞》等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情节,但总是与“马”相关联,逢年过节“竹马戏”也常加入文艺行列,马在行进间,讲究马步,如踏步、摇步、急步、磨步,也要与陪行的“马夫”配合默契,表演牵马、洗马、上山、下坡、涉河、饮水等动作,并穿插着马踢人、马绊倒、马失前蹄、马陷泥淖等妙趣横生的表演。台湾竹马戏演唱的曲调起初是我国最古老的“南曲”,后来又吸取了木偶戏,顺口溜韵律,优美动听,加上用我国最古老的汉语闽南方言(台湾话)演唱,越显得古朴典雅,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属于闽南戏剧系统的,还有高甲戏、车鼓戏和打城戏,也都由福建移民带入台地。高甲戏、又叫交加戏,因全班演员为九人,故又有九家戏或九甲戏之称,原为泉州的地方戏,唱腔活泼,丑角表演动人,一直受到观众喜爱。东鼓戏,也称车鼓弄亦泉州地方戏,或说与七子班有关系。打城戏,原为泉州的一种戏剧,后多与其他戏剧混合表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