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年华》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人的年华》原文与翻译、赏析

泰戈尔



呵,诗人,暮色已降,

你的两鬓已经霜染,

静坐着远望苍穹,

你在倾听来世的呼唤?

诗人说,暮色虽降,

全身虽乏,我仍听着,

此岸,哪一个村庄里,

也许谁忽然呼唤我。

假如此刻青年男女,

在素馨花影里幽会,

期望沉浸在歌声中

脉脉眼波浑然交汇。

谁在琴弦上弹奏出

他们内心的爱恋,

假如我在尘世的此岸

一味冥想来世的悲欢?

黄昏星慢慢地升起,

河边的焚尸火已熄灭。

迷蒙幽暗的丛林上空

出现桔黄的一勾弯月。

断墙颓壁后面;

有群豺狼冲天长嗥——

假如此时有个游子

神色凄苦,无眠通宵,

双手合十,仰首眺望

远天灿烂的大熊星座。

慢拍着他的心灵之岸,

那无音的乐曲中昏眠的海波。

谁去探索隐藏他

心底的三界的奥秘,

假如我为自身的解脱

闭门不出,入定冥思?



不错,我是华发早生,

但对此何必过于重视!

需知我与村村寨寨的

婴儿老翁是一样年纪。

我们有的眼角含笑,

有的笑意显露唇边,

有的伤心热泪涟湎,

有的泪水心中熬干,

有的外出驾车谋生,

有的伉俪终守祖屋,

有的在悲哀中去世,

有的在人海中迷路——

但他们都与我交谈,

我何曾听见来世召唤!

但要与他们一般年龄,

管什么两鬓银霜尽染!

(白开元 译)



【赏析】 一位两鬓白发的诗人静静地坐在现世与来世之间的河边,任心神在这两个世界之间飘荡,这就是年轻的泰戈尔想象中未来的自我形象。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人类世界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他把自己比作一个“从路边”看望人类世界的 “旁观者”。他说:“我的心好似站在河边,热烈地挥舞着手,向那朝对岸破浪前进的船夫呼喊,因为生命渴望走上生活的旅程”。(见《回忆录附我的童年》第156页),这就是创作此诗时诗人的真实心态。

诗中,这位理想中的主人公—— “诗人” 已近垂暮之年,也许,他已经听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轻轻呼唤。可是,他的心灵却深深地眷恋着这个充满爱与温馨的世界。他倾听着这个世界的声音。

诗人描绘出两幅现实世界的图画:

花前月下,一对青年男女悄悄地幽会,脉脉含情的眼波流溢出爱的甘醇。在这样的良辰美景,如果诗人被“来世的悲欢”所牵挂,那么,谁来歌唱这生命的朝霞和美好的青春呢?

荒郊野外,“断墙颓壁”,野狼的出没更增添了晚景的凄凉和恐怖。一个游子仰望着大熊星座的彻夜不眠。如果此时诗人只倾心于 “自身的解脱” 而 “入定冥思”,那么,谁来探索逆境中人类心灵的奥秘?

诗人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更确切地说,是人世生活的快乐强烈地吸引着他,使他梦萦神牵,依依难舍。他忘却了自己的年龄,因为他的心无论和纯真的婴儿,还是饱经沧桑的老翁都息息相通,在诗人的歌中回响着他们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和声。他要歌唱人生的美好,倾诉人们的喜怒哀乐。此刻,占据他整个爱心的是人生众相。他已经完全从自我中超越出来,达到了一个清明高远的境界。在另一首诗中,泰戈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可以说,这是理解本诗的最好脚注:

我不想在这美妙的世界上死去,

我愿永远活在人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