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贡《日观峰》金、元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萧贡《日观峰》金、元山水诗鉴赏

萧贡

半夜东风搅邓林,三山银阙杳沉沉。

洪波万里兼天涌,一点金乌出海心。

登泰山,都想见到日出的壮观景象,为了看日出,人们不惜风餐露宿,要在山顶上过一夜。这一夜,也大都是辗转反侧,唯恐错过凌晨那一睹即过的机会。七百多年前的金代诗人萧贡为了观日出,就在泰山顶上度过了这样一夜,写下了《日观峰》这首诗。

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峰北侧一巨石悬空探出,长约二丈,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于此观日出,东临苍茫云海,视野开阔,大有遗世独立之感。

是夜,诗人兴奋得难以入睡,半夜就已醒来。夜半人静,呼啸的山风卷起阵阵松涛在高山空谷中回荡,听来是那样澎湃汹涌,又是那样神奇凌厉,似乎是山神在搅动、绕绊着千里邓林,令大地不得安宁。“邓林”,即“桃林”,神话传说为逐日的夸父的手杖所化。《山海经·海外北经》说: “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列子·汤问》说: “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诗人将风穿山谷喻为搅动邓林,既写出了夜风的声势,又给泰山披上了神话色彩。一个“搅”字活化了风在山中回旋的阵势,开篇便先声夺人。接着,诗人瞩目东方,想象那是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地方,这时也是苍茫幽邃,不见它那银光闪烁的楼阁。这是日出之前,天地幽暗沉沉,显得神秘莫测。

东方在悄悄出现白色,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那天地间的云海。观过泰山日出的人都知道,泰山日出前的云海奇观并不亚于旭日东升的壮观。那时,泰山四围,“海” 天一色,晨光斜射下,白浪翻卷,波谲云诡。萧贡在诗中只用了 一句话来形容它: “洪波万里兼天涌”,化用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 (《秋兴八首》之一),高度概括了泰山云海的莽莽之势。

诗的最后一句写泰山日出: “一点金乌出海心”,旭日仿佛在大海中沐浴完毕,曳着碧水,扯着霞光,跃将出来。“金乌”,代指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为日之代词。隋康孟《咏日应赵王教》诗:“金乌升晓气,玉槛漾晨曦。”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也有: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这首描写泰山日出的诗,虽只四句,却极有层次。前三句诗分别描写了日出前的环境变化,最后一句写日出,显得简洁括要,主次分明,颇具章法。另外,四句诗中运用三个神话传说,自然妥帖,不但增强了泰山日出的神秘色彩,而且还赋予了大自然更动人的艺术魅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