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唐山水诗鉴赏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境内,逶迤回环百余里,奇峰挺拔,风光秀丽,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重要游历胜地。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到青阳,与友人高霁、韦权舆等眺望此山。李白感于“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于是“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此后,李白又写了这首诗赠给友人韦权舆。
诗的前四句描写九华山的奇峰异水。“昔在九江上”,点出望九华山的时间、处所。“昔”就是指上文提到的李白与友人望山改名的时间;“昔”字还具有感情色彩,诗人遥望九华,至今萦怀不忘,为之神往,以至引出后文诗人欲入山隐居的念头。“九江”,这里指长江在安徽贵池至铜陵一带的江面,因其处九江下游,故称。第二句点明题意,为三、四句的写景作了必要的交代,同时,“遥望”二字与“昔”相应,包含了诗人远望而不曾入山的遗憾。然而仅是“遥望”,其景已让人心旷神怡。“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人荡舟江上,遥望九华,瀑布好象一条巨幅长练高挂山巅,与苍翠的山色相映,晶莹可爱; 九座高峰犹如九朵盛开的莲花从莽莽山峦中婉然脱出,奇秀美好。李白写瀑布,喜用银河形容,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写出了瀑布在遥望中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天上人间的神思妙想。“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描写出瀑布在遥望中的形象; 九华素以山色葱蒨著称, “绿”字从总体上体现了它的美感特征。 “秀出”既是写九峰秀丽挺拔之容,也表现诗人如惊如喜、心悦神摇之情。“九芙蓉”是李白对九华山峰最准确、最奇特的比喻,“九华”雅名由此而得,诗人对这个比喻也极为得意,在后来写九华山的诗中还说: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秀华亭》)对九华山这样出神入化的描写,以及对九华山如痴如醉的喜爱,为下文的入山作了铺垫。
李白一生雅爱名山胜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被权贵排挤出都、政治抱负难展的境况下,这种兴趣更是有增无减。诗人要与自然相融,与山水相知。因此,诗的后四句描写了想入山寻胜隐居的自我形象。“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欲”字写愿望,含有向友人征询的意思; “一挥手”表现了诗人潇洒豪放、倜傥不羁的个性,、也表现了隐居入山的绝决之情。可是有谁和我同游九华呢?诗中没答。人们都忙于仕禄荣进,恐怕无人相从。正因如此,才把韦仲堪引为同调,寄诗商询,要与之同游九华。韦仲堪在天宝年间担任青阳县令,李白对韦在青阳半仕半隐的生活十分羡慕,对韦的淡泊情怀也十分称道,最后两句虽明写韦仲堪,实际上仍是表达作者希望隐居探胜的情怀,这也便是诗人投赠诗什的目的之一。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不仅绘景入化,且四句连出三个“九”字,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曳,有歌行体的流畅婉转。后四句表情,直抒情怀,个性鲜明,虽没有写景,而诗人的向往之情又是对九华山美景的虚写。全诗以“望”字结撰,望九华而爱九华,望九华而想入九华,把九华山写得有妙不可言之致,使人心驰神往。如果说九华是山中胜境,那么李白的诗就是诗中妙品,正是“仙境曾经谪仙眼,佳名杰句两崔嵬” (王十朋《游九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