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唐山水诗鉴赏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王昌龄与常建为同年进士,又于诗有同好,关系很密切。入仕前,王昌龄曾隐居石门山(今安徽含山县境内),诗中所言“清溪”即在石门山内。常建登第后,只做过盱眙县尉的小官,此后便弃官归隐武昌樊山,即西山。归隐前,他曾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这首诗写的就是在王昌龄隐居处的所见所感。

诗的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写王昌龄隐居的环境很幽美,下有清溪潺潺,上有白云悠悠。“深不测”并不是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溪水流入石门深处,望不见尽头。齐梁时,隐士陶弘景曾赋诗答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因此山中白云便成了隐士风范的象征。第二层意思,常建这里不象陶弘景那样说“多白云”,而言“孤云”,包蕴着诗人此时此地的独特感受。“深不测”是对溪水的描摹,也含有对朋友有无归隐之意的探问。“孤云”分明是在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 (清人徐增语)王昌龄居官未隐,仍在为世碌奔竞,睹物思人,诗人心头不禁生出一丝隐隐的孤寂感。

中四句写夜宿王昌龄隐居所见所感。诗人夜宿茅亭,但见一轮明月挂在松树梢头,如水的月华不知王昌龄不在,依然多情来伴。窗外屋边花影扶疏,使人于清寂中感到几分生意,几分慰藉。步入庭院,只见院里长满了药草,路上密布着青苔。此处言说庭院荒芜日久,暗传出主人不在的惋惜和嗔怨。写清光、花影、药院、苔纹,意在唤起王昌龄对隐逸生活高雅情趣的回忆,隐隐表露出诗人对朋友归来的翘盼。

最后两句,诗人申明自己也将效法前人辞官而去,归隐西山了。“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一“亦”字,也含有婉转规讽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味。

这首诗终篇赞此劝彼,意寄言外,在平易的景物描写中寄托自己高远的情思,是一篇旨远兴僻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