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五言古诗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①。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②。既至君门远③,孰云吾道非④?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⑤。置酒临长道⑥,同心与我违⑦。行当浮桂棹⑧,未几拂荆扉⑨。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⑩。勿谓知音稀⑾。
【解题】
此诗题一作《送别》。綦毋潜(692?—755?),唐代诗人,字孝通,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历官宜寿县尉、校书郎、右拾遗、著作郎,后弃官归隐。此诗当作于开元九年(721)王维尚未贬济州之前。诗从应试写起,继写落第、还乡,再写送别、设想别后,最后以慰勉作结。全诗反复曲折,苦心劝慰,使落第人消除怨恨,细致入微。“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二句,设想别后景色,深得画中三昧。
【注释】
①二句谓当代圣明,隐居的英才都来应试。②二句谓隐士不再隐居。东山客:东晋宰相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见《晋书·谢安传》,此处代指隐士綦毋潜。采薇:殷朝末年,伯夷、叔齐两人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见《史记·伯夷列传》,此处指隐居。③此句谓已到京城却未登第。君门:一作“金门”。金门即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征召优异之士皆待诏金马门。远:指不能进入金马门。④吾道非:《史记· 孔子世家》:“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此处用其意。⑤二句谓綦毋潜度江淮时约当寒食节,所以在京洛缝制春衣。寒食:节日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晋人介之推被火烧死,故这一天不举火,称为寒食节。京洛:洛阳。一作京兆,指长安。⑥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疑作“长安道”是。⑦同心:犹知己。违:分离。意谓知己即将离别。⑧行当:将要。桂棹:船的美称。棹:本指船桨,屈原《九歌· 湘君》:“桂棹兮兰枻。”此处代指船。⑨此句谓不久即可回到家门。荆扉:紫门。⑩此句谓文章的内容恰巧不合主考官的心意。《左传· 文公十三年》记秦人绕朝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11)知音:犹知己。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音之意,伯牙许之为知音。见《吕氏春秋· 孝行览· 本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