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平远》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注释】

①黄州逐客:指苏轼,苏轼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赐环:逐臣被召还,谓云“赐环”,环,与还谐音。②玉堂:翰林院。③郭熙官画:郭熙在御画院任职,故称他的画为“官画”。④坐思:顿时想起。洞庭霜:指洞庭橘,化用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洞庭,指太湖。写诗时,韦应物正任苏州刺史。⑤镜中发:语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⑥“但熙”二句:隐括杜甫《戏为王宰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评说】

本诗选自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二一。

黄庭坚(1045—1105),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仕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起居舍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后因“幸灾谤国”罪被除名羁官宜州,卒于贬所。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善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风格奇拗瘦硬,开创江西诗派。擅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著有《山谷集》。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苏轼在京任翰林学士,为郭熙的《秋山平远图》题了诗。这一年,黄庭坚也在京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有机会看到东坡的题诗,便和了一首,因为本诗处处扣合苏轼原唱《郭熙画秋山平远》,为鉴赏本诗的方便,将苏诗附录在下面,以便比照: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却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这首七言古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每层四句。第一层,从苏轼的兴会谈起。东坡昔年在黄州时,饱看长江南北之山。诗意尚未到题,这种写法称之为“从题外写来”。第三、四句,才写到苏轼在玉堂看到郭熙的《春山图》,感发兴会,似乎自己回到青山中一样。这两句诗意,是就苏轼原唱的前四句而发的。这时,仍未着题,因为这里写到的是郭熙的《春山图》,而诗题明明写着郭熙《秋山平远图》。

诗人行笔到第二层,方始脱卸玉堂上的《春山图》,折入本题,点到《秋山平远图》上。《秋山平远图》画境缥缈深远,故云“荒远”,这幅画,是短轴卷子,故云“短纸曲折”。展开画卷,出现在眼前的是秋天傍晚的景象,故云“开秋晚”。远处雨霁烟外的江村,十分明净,一行归雁边上,还有重叠的云山。这四句都是描写画面景物。

第三层写出诗人自己的观画感慨。诗人由观画而顿生思乡情意,顿时由韦应物诗句联想到洞庭湖边经霜的黄柑,叹恨自身宦游京师,不能像鸿雁那样随着阳气飞到江南。因思乡而产生敦请郭熙画江南山水的意念。“熙今头白有眼力”,郭熙虽老,但眼力尚佳,还能映着窗外的光亮挥笔作画。这一层诗意,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艺术功能。

最后四句,是上一层诗意的延伸,以敦请郭熙画江南山水慰藉乡思作结。前二句,用江南山水画境来宽慰怀乡的情思,真是一种良好的艺术意想,方东树评此两句诗,说:“点出宗旨”(《昭昧詹言》),极是。山谷深知,杰出的画家要花很长的构思时间,因此隐括杜甫诗意,表示敦请的诚意,只要郭熙肯作画,尽管可以放宽日程。这四句诗,唱和苏诗的原意,因为东坡也有敦请郭熙作画之意。然而,苏轼有买田归隐之意,山谷却抒写怀乡之情,诗意已经有所脱换。

和诗难,次韵诗又难,次韵题画诗更难。黄庭坚这首次韵,和其诗而不受拘束,时时回应原唱而又时时有所脱换,扣郭画而又有新意,流转自如,笔势雄剑方东树评曰:“曲折驰骤,有江海之观,神龙万里之势。”(《昭昧詹言》)诚为知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