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蚕桑图轴》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赐宁

绿剪柔桑带女枝,晓窗风细雨丝丝。

吴娘不避春寒重,正是新蚕上箔时

【注释】

①女枝:柔弱细嫩的桑枝。②吴娘:吴地女子。③箔(bo):蚕帘,养蚕用的竹筛、竹席。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种桑柘茅》:“薄布薪于箔上,散蚕讫,又薄以薪覆之。”

【评说】

选自江苏国学图书馆《陶风楼藏书画目》下。

这幅人物画的选材比较独特。画家把自己手中之笔触及到了农村生活,用来描绘普通的乡间蚕妇。这与一般封建文人鄙视农民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正体现了张赐宁画作的现实主义特征。他与扬州八怪一样,在画作及其题诗中,自然而然地同所处的时代、身世、环境结合起来,揭示出社会的矛盾,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广大劳苦大众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在这首题诗中,画家着力表现蚕妇养蚕的劳动场面,由此可见劳作之辛苦。

在烈日之下,绿色的桑林中,一双纤手在舞动着剪子,不停地剪采柔弱细嫩的桑枝桑叶,以供春蚕食用。在晨晓之前的黑暗中,蚕房外风细雨绵绵,屋内又见她手捧桑叶,均匀地铺洒在蚕席上,白色的蚕宝宝不停地吞食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与屋外的风雨声相应和。此时正值春寒料峭,但蚕娘却不避逼人的寒气,夜半工作,因为她明白,正当新蚕上席之时,如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是难有收获的。诗歌选用白昼、夜间这两个典型时间环境来描写蚕娘,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迁移,写出了养蚕的艰辛和繁忙。蚕农们如此的辛劳,在封建时代,他们自己却收益甚微,往往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根本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正如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一诗中所鞭挞的那样:“昨日入城去,归来泪满裳。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